其实是一回事
(2014-05-12 11:13:15)分类: 投资随笔 |
我的再平衡策略里面将仓位划分为低估类和对冲套利类。低估类讲究的是:价格<内在价值。对冲套利类讲究的是:价格<数学期望值。
其实是一回事,但是大多数人评估内在价值时,忽略了风险,从而将内在价值等同于没有调整风险的单向期望值。比如:买银行股的,大多数人对其做内在价值评估时,折现率参考其ROE,认为其内在价值会每年递增约20%,从而得到期望的折现值(收益率)为每年约20%,实际上,将风险补偿算进去后的数学期望值是要调低的,调低多少取决于你主观上对于风险的判断。每只股票的风险补偿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有时候,大家都会说买了银行股,估值不变,预期每年收益20%,买了格力电器,估值不变,预期每年收益30%,但算进去风险补偿后,也许数学期望值其实都只有10%~15%,这个领域因为市场弱有效性,导致价格实现价值的时间大多时候都比较长的关系,所以风险补偿几乎无法计算,从而几乎无法计算数学期望值(内在价值),所以大多时候,能力和运气交织着影响着投资结果,也许你真的从银行股身上赚到了20%(估值不变),但是要知道它真实的风险调整后的数学期望值其实并不是20%,只不过概率站在你这边。也许在另外的时间(也许过了5年10年),在另外的标的身上,真正的数学期望值与你的预期收益率(忽略风险补偿)之间的差距会给你教训。
对冲套利类因为时间短,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补偿明显会少一些,所以数学期望值的计算相对会更准确一点也更容易一些。
我对于这两者的区分,主要就是预期了结时间,因为低估类大多要依靠股票市场的起伏,投票机到称重机的变化,将预期时间定为2年以上(价格反应内在价值)比较容易把持自己的心态。而对冲套利类大多依靠对事件概率的判断,预期了结时间一般是2年内,绝大多数是1年内(价格反应数学期望值)。
其实质是一回事。
另外,风险,大多数人认为可以察觉到事情变化的苗头,从而从容、灵活地躲避。而我认为,复杂事情(比如经济、比如混业金融帝国)的坠毁性突变,有时候是任何人都察觉不到的,或者看到了也由于人性的关系(比如温水煮青蛙)无法逃脱,只能在还没有任何苗头的时候事先预防,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才欣赏sosme。这个有点哲学味道,见仁见智吧。
其实是一回事,但是大多数人评估内在价值时,忽略了风险,从而将内在价值等同于没有调整风险的单向期望值。比如:买银行股的,大多数人对其做内在价值评估时,折现率参考其ROE,认为其内在价值会每年递增约20%,从而得到期望的折现值(收益率)为每年约20%,实际上,将风险补偿算进去后的数学期望值是要调低的,调低多少取决于你主观上对于风险的判断。每只股票的风险补偿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有时候,大家都会说买了银行股,估值不变,预期每年收益20%,买了格力电器,估值不变,预期每年收益30%,但算进去风险补偿后,也许数学期望值其实都只有10%~15%,这个领域因为市场弱有效性,导致价格实现价值的时间大多时候都比较长的关系,所以风险补偿几乎无法计算,从而几乎无法计算数学期望值(内在价值),所以大多时候,能力和运气交织着影响着投资结果,也许你真的从银行股身上赚到了20%(估值不变),但是要知道它真实的风险调整后的数学期望值其实并不是20%,只不过概率站在你这边。也许在另外的时间(也许过了5年10年),在另外的标的身上,真正的数学期望值与你的预期收益率(忽略风险补偿)之间的差距会给你教训。
对冲套利类因为时间短,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补偿明显会少一些,所以数学期望值的计算相对会更准确一点也更容易一些。
我对于这两者的区分,主要就是预期了结时间,因为低估类大多要依靠股票市场的起伏,投票机到称重机的变化,将预期时间定为2年以上(价格反应内在价值)比较容易把持自己的心态。而对冲套利类大多依靠对事件概率的判断,预期了结时间一般是2年内,绝大多数是1年内(价格反应数学期望值)。
其实质是一回事。
另外,风险,大多数人认为可以察觉到事情变化的苗头,从而从容、灵活地躲避。而我认为,复杂事情(比如经济、比如混业金融帝国)的坠毁性突变,有时候是任何人都察觉不到的,或者看到了也由于人性的关系(比如温水煮青蛙)无法逃脱,只能在还没有任何苗头的时候事先预防,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才欣赏sosme。这个有点哲学味道,见仁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