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凡企业的非凡投资收益

(2011-12-09 11:29: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随笔
兵器谱中一根枯枝而已,网上众多高手中,唯见sosme在使用。我本想做第二人,估计发完这篇博文后就不一定是了。枯枝又咋样,风清扬能舞独孤!

老K/文

    投资世界丰富得很,成长型投资人喜欢企业拥有坚实的护城河,能够高速成长,而价值型投资人却喜欢高度折价的东西,不管东西本身是何属性。

 

一些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中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长年在8%15%之间波动,这个收益率只能说是社会平均利润率,成长型投资人根本看不上眼,市场也经常对之冷落,偶尔会报出远低于净资产的交易价格。可就是在这样的企业中,竟然蕴藏着违背投资人直觉的非凡的投资收益。

 

假设有这么一个企业A,其净资产收益率平均维持在10%左右,每年净利润的30%用于分红。红利税为10%,股票交易成本为交易金额的1%。现在市场冷落它,给它0.5倍净资产的价格,我们通过下表,来看看投资者是如何通过每年的红利再投资,利用市场的低价积攒便宜的股票,来获得非凡的投资收益的。

 

年度

期初股东权益

期末股东权益

股价(元)

股票数量(股)

价格为0.5PB

价格为1PB

账面值倍数

年复合收益率

账面值倍数

年复合收益率

1

1

1.100

0.5

10000

1

0%

2.20

120%

2

1.10

1.180

0.55

10486

1.15

7.40%

2.47

57.31%

3

1.18

1.265

0.59

11009

1.30

9.11%

2.79

40.70%

4

1.265

1.356

0.63

11558

1.46

9.96%

3.13

33.06%

5

1.356

1.454

0.68

12134

1.65

10.47%

3.53

28.68%

6

1.454

1.558

0.73

12739

1.85

10.82%

3.97

25.84%

7

1.558

1.671

0.78

13374

2.08

11.06%

4.47

23.85%

8

1.671

1.791

0.84

14041

2.35

11.25%

5.03

22.37%

9

1.791

1.920

0.90

14741

2.64

11.39%

5.66

21.24%

10

1.920

2.058

0.96

15477

2.97

11.51%

6.37

20.34%

 

投资者初始投资了5000元,购买了10000万该股股票,如果市场价格为0.5PB或更低,则每年用上一年度的分红继续购买该股票,上表中,假设第一年没有获得分红。

 

如果市场按非常坏的情况演绎,维持长达10年的熊市,给予一个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0%的股票0.5PB的价格,那么投资者依然可以获得年复合11.51%的投资收益率,远高于普通债券的投资收益率,也可以高于企业本身的净资产收益率——这是因为分红再投资时,产出投入比可以达到20%

 

如果市场演绎至一个小牛市,那么这样的企业获得1PB的价格是比较公允的,上表中的最后一列显示了某个年度价格回归为1PB时,投资者获得的年复合收益率。

 

可见,即使是小牛市10年后才姗姗来迟,投资者依然可以获得非凡的20.34%的年复合投资收益,这个收益率如果能够延续,将超越市面上大部分基金或个人的投资收益率,可以值得骄傲。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社会资本向高回报的行业流动,从而引发激烈的竞争,导致回报率趋于平均。

 

正因为A这样的企业只有平凡的净资产收益率,所以,其面临的新对手也会较那些获得炫目的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明星企业少得多,而阻止企业避免无限衰落的力量,要比阻止企业无限扩张的力量弱得多,只要这样的企业存在一丝丝改良的可能,净资产收益率有一丝丝提高的现象,投资者就可以提前收获。

 

市场价格远低于净资产,每年有持续稳定的较高比例的分红,净资产收益率不好不坏,不需要再融资,对市场需求增长的空间要求不大,净利润仅需每年成长10%不到,在通胀的背景下很容易做到,这就是这类企业的基本特征。而投资这类企业的最大关键是它可以暂时不景气,但不能在危机中倒下。

 

P.S. 上面所写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股东权益,一般略高于相应财务报表上实际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我的中庸之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