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2011-11-05 14:33:21)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怪诞行为学》,【美】丹 艾瑞里著,四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联袂推荐,亚马逊网站商业畅销书第1名。书的英文原名为“Predictably Irrational: 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直译出来是“可预期的非理性:形成我们决策的背后力量”

读完后,不得不承认,一本好书,可以与《影响力》媲美。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行为经济学教授,通过许许多多的实验,研究了人类也许自己也无法意识到的许多怪诞行为:人类是非理性的。

第一章 相对论的真相——富人嫉妒更富的人
1. 订杂志,三个选择:电子版每年59美元,印刷版每年125美元,电子版加印刷版套餐每年125美元。你选哪一个,实验表明100人里面有84人选择第3个。而中间的一个选项可以称之为诱饵,如果把它去掉,100人里面只有32人选择第3个选项。
2. 我们总是观察周围的事物以确定彼此的关系。
3. 诱饵效应甚至能帮助我们决定和谁约会——并且最终和谁结婚。

第二章 供求关系的谬误——为什么珍珠无价?
1. 人类的第一印象和决定会成为印记。/ 我们一旦以某一价格买了某一产品,我们也就为这一价格所锚定。
2. 先写下自己保障卡的后2位数字,然后为某个东西出价(0~100美元),出价会受到之前数字的影响。(锚定效应)
3. “任意的一致”,一旦做出首次的决定,以后的决定就会以一种似乎合乎逻辑、前后一致的方式紧随而来。/ 为什么?我们可以从认识自己的脆弱开始。
4. 事实上,需求并不是完全对立于供给。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可以很容易地被操控。
5. 酸奶打折,人们多买并不是基于偏好而是基于记忆(对过去的价格)。

第三章 零成本的成本——为什么免费的东西让我们花更多的钱?
1. 我们原来压根儿也不想买的东西一旦免费了,就变得难以置信地吸引人。
2. 实验:好巧克力15美分,很差的巧克力1美分,73%的人选择前者,如果都降1美分,很差的巧克力变成免费,只有31%的人选择前者。
3. 免费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引诱你在它和另一件商品之间挣扎。/ 免费引起的情绪冲动,是不可战胜的。/ 免费就像地心引力一样,实在让我们难以抗拒。
4. 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

第四章 社会规范的成本——为什么我们白干活高兴,干活赚钱反而不高兴?
1. 岳母辛辛苦苦准备感恩节家庭宴会,孩子们吃得兴高彩烈,你站起身来,鞠躬,掏出皮夹:“妈,对于您在这一切中所倾注的爱,我应该付您多少钱?”,呵呵,你猜会怎样。
2. 我们同时生活中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一个由社会规范主导,另一个由市场规范来制定法则。
3. 律师们对是否愿意低价为一些需要帮助的退休人员服务,say no,但问他们是否愿意免费为需要帮助的退休人员服务,大部分人say yes。
4. 市场规范一来,社会规范就被挤跑了。/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 社会规范是激励员工,保持忠诚的最好办法。/ 金钱,到头来,经常是最昂贵的激励方式。

第五章 性兴奋的影响——为什么“热烈”比我们想的还热?
(呵呵这章自己看,想做柳下惠,最好别等她光着身子扑过来,那时很有可能就晚了)

第六章 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为什么我们想做的事情却老是做不到?
1. 为了眼前的满足而放弃长远的目标,这就是拖沓。
2. 信用卡的自我控制。

第七章 所有权的高昂代价——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的一切?
1. 一件东西出让,一般总是卖主的出价比买主高。
2. 人类本性中有三大非理性的怪癖: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不能自拔;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也和我们一样。(老K:千万不要迷恋上你的所有权,对其估价过高:比如刚买入或持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优秀企业股权)
3. “所有权依恋症”已经被编织进了我们的生活。

第八章 让门都开着——为什么多种选择使我们迷失主要目标?
1. 我们忘记了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
2. 鬼屋的三扇门实验(人类本能坚持让其他要消失的门都开着,留着多种选择)/ 我们有种非理性的冲动,要让所有的门都开着。
3. 在两种相似的选择中做出决断应该比较简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第九章 期望的效应——为什么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1. 预期可以形成成见。/ 从而影响人们对世界其他方面的体验。

第十章 价格的魔力——为什么50美分的阿司匹林管用,1美分的不管用?
1. 安慰疗法。/ 许多动刀的重大手术和动刀后不真正进行手术,疗效一样。(真的事实,曾引起美国争论,我想起了那些气功大师的治病手法,呵呵)/ 总的说来,有两种机制能够形成预期,使安慰疗法与安慰剂起作用:信念;条件反射。
2. 高价格:价格安慰。

第十一章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为什么我们不诚实?
1. 有了适当的机会,很多平日里诚实的人也会作弊。
2. 我们内心的诚实尺度只有在考虑重大越轨行为时才会被激活。
3. (实验让人触目惊心,参与者都是平日品行很好的人。所以在缺乏监管的社会中,人类习性决定腐败必定严重)

第十二章 性本恶还是性本善——为什么现金能使我们更诚实?
1. 实验:在大学生共用的冰箱里面放可乐和一点零钱,可乐被取走,钱不动。
2. 离现金一步之遥的作弊最容易发生。(报销、补助等)

第十三章 啤酒与免费午餐——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哪里有免费午餐?
1. 人们有时甘愿牺牲消费快感来突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2. 我们受大脑思维的束缚,某些错误一犯再犯。/ 人们经常不能理性地行为,他们在决策中经常失误。

“如果让我从本书中叙述的研究结论里浓缩出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我们都是棋盘上的卒子,对棋局里的多种力量认识不多。我们通常认为自己稳坐在驾驶座上,对自己的决策,对自己生活的方向具有至高无上的操控能力,但是,可惜啊,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认识,它反映的是我们的欲望——我们对自身想当然的认识——而不是现实。

“第二个重要教训是,尽管非理性司空见惯,但并不是说我们都不可救药了。一旦我们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决定会发生在什么时间,起源自什么地方,就可以提高警惕,强制自己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重新考虑这些决定,或者用科技手段来克服与生俱来的缺点。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安全边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