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039中集B

(2011-09-27 11:34: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分析
(本文经修改后,发表在《证券市场周刊》2011年第37期 总第1740期,题为《拉长周期判断中集B》)

今日8.01港元买入中集B,打光账户里面所有子弹,今后要靠每月节约开销定投了。9月13日写就的博文,今日可以公开了

1. 过往盈利能力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10年均 7年均 3年均
A杠杆倍数     3.34 2.63   2.57   2.54   2.06   1.82   2.26   1.88   2.71   2.48 2.51 2.54 2.87
B资产周转率%  95.64 54.81 136.95 120.72 144.69 180.28 157.26 138.95 117.34 113.96 116.85 115.93 94.86
C利润率%      5.80  4.68   2.97   6.49   8.36   8.62   8.99   4.95   5.12   8.03  6.25  6.32  4.49
ROE=A*B*C%    18.50 6.75  10.48  19.89  24.93  28.23  31.98  12.90  16.29 22.66 18.36 18.63 12.24

2. 价格
B股价格10.20港币左右,按2011年半年财务报表显示的每股净资产6.81元人民币测算,约合1.2PB,对应10年平均18.36%的ROE,显 得很便宜。此处我没有提及2011年预期的每股盈利和PE,因为对于强周期股的估值和投资决策,短期PE意义不大,根本不用看,短期股息率也不用看。

3. 行业特征及企业特征

两大股东为招商局国际和中远集团,从事房产、运输、海工、船务等各类强周期性行业的经营。

中集集团以集装箱业务发家,并逐渐开展多元化经营,涉足海工、道路运输车辆制造、能源化工储运等领域,无一不是强周期行业,跟国际、国内经济大势密切相关。

3.1 集装箱制造业务
集装箱制造业务是其当前主要的利润来源,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50%,与第二名胜狮货柜(HK:00716)的市场份额差距较大,经历过长年的周期震荡后,中集集团从2001年37%的市场占有率做到如今绝对的集装箱老大,体现出了周期冲浪手的本色。

为对剧烈波动的集装箱利润找到一个中值,我基于一些前提假设进行如下测算。
测算逻辑:
a. 经查证,一个集装箱的生命周期约10~12年(下游公司中海集运(A股:601866)对集装箱的折旧年限为10年,而中国远洋(A股:601919,HK:01919)对集装箱的折旧年限为15年),我取12年做计算——感谢海风和海水的侵蚀力哈
b. 2010年保守预计全球集装箱保有量3000万TEU,那么平均每年集装箱需要更换3000万/12=250万TEU,按中集的50%的市场份额测算,可 以获得125万TEU的集装箱制造订单。(因为集装箱维修费用相当于制造半个新集装箱的费用,所以当集装箱寿命快到期时,一般选择新造)
c. 对b再做一个考证,将中集年报中所有的集装箱销量统计一下,可知,2001-2010年,中集平均每年销售集装箱约120万TEU。与b相仿,另,c中包含了中集2001年时市场占有率仅37%的那段时期。
d. 1999年底,全球集装箱保有量约1300万TEU,11年来,增加230%,年复合增速约8%。符合行业规律:约等于国际贸易增速,而国际贸易增速约为全球GDP增长率的2~3倍。
e. 假设未来10年,仍按年复合增速8%测算(这一假设有不保守的嫌疑哈),而中集市场占有率不变,则其平均每年新箱制造需求为125万*Power(1.08,10)约270万TEU。注意这是未来10年的预期平均值,而非2011或2012年的期望值。
f. 假设其市场份额能保持不变(这涉及定性分析,我就不写过程只写假设结果了),其毛利率也基本维持不变,取其2001年到2010年10年的平均箱价 17800人民币(来自年报中集装箱分行业收入和其销售量的10年平均值)和平均毛利率15%(来自年报中分行业毛利率的10年平均值)来测算,可得其未 来10年平均税费前毛利为每年72亿人民币。按5倍平均PE(E为平均税费前毛利)估值,合理价值约为360亿,合每股13.5元人民币或16.5港币。
上面的测算过程,基本属于毛估估,也是我努力寻找周期股的中值思维(或熨平周期)的一种体现,具体数字估计一定会有误差,但误差范围应该可以通过更低的买价来保护
这只是一个平均值测算,现实世界中,中集既可以在2008年10月因为没有1个订单而停产干货箱,ROE可以是负的!也可以在景气周期到来时,量价飙升,ROE可以高得让你瞠目结舌。
用数字来表示,假设其1TEU的制造成本为2500美元,那么当箱价随行就市涨到3000美元时,毛利就是500美元乘以100多万的TEU,金额高达30亿人民币,而当箱价下跌至2500美元以下时,则陷入亏损,0~30亿,可见业绩波动之剧烈。
截止2011年6月30日,流动比率1.22,速动比率0.77,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般,这跟其业务性质有一定关系。

3.2 海工制造业务
中集老麦是对付强周期的高手,这不,雄心勃勃在金融危机时大幅提高对烟台来福士的投资权益,并开始收购船务公司,显然,造船、造海上平台是下一块极其重要的业务。

前几年加上今后的两三年,可能都是投入期,投资资金来源于集装箱业务的超额利润。

对这一块,我无法测算其平均利润,只能简单地定性分析:
基于环境损害两者相权取其轻以及海洋储藏丰富的原因,人类会慢慢将挖挖挖的目标由陆地转向海洋——中国未来巨大的能源缺口导致未来海工需求巨大——中国企 业有不错的近水楼台机会——全球每年海工业务金额平均高达几百亿美元——目前韩国新加坡是海工业务的绝对主力——长期看,由于中国存在劳动力成本优势、资 源集合(土地、场地、市场、钢铁等)优势,海工业务向中国的产业转移必将发生——烟台来福士有不错的基础,可以排进中国海工业务前4强吧——如果能联手地 位差不多的中远船务(两大股东之一中远集团的资产,不知有无触犯上市公司同类业务竞争的规则,存在重组合并可能哈),未来占据国内海工业务三甲应是大概率 事件。

上述定性分析就是一些YY,或憧憬。非常保守的看,就算做他未来10年盈亏相抵。

3.3 其他业务
赚也没赚多少,亏也没亏多少,也是强周期。平均来看,先不抱什么期望的好,保守地看,同样算他未来10年盈亏相抵。

4. 周期之魅
如果能将中集的每10年压缩成1年看,那么周期被熨平,集装箱制造业务是个很好的生意。而其强周期性特征,可以为价值投资者创造更低更好的买入价,关键是要能大致判断出其钟摆的位置。

近期,中集AB股都大幅下跌,源自投资者对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担忧,恐怕短暂的集装箱0需求继2008年后再度袭来,而海工业务目前还看不到扭亏的苗 头,所以,多元化的强周期,如果在一个负的方向发生共振,短期杀伤力惊人。但世界是公平的,如果某一天,在一个正的方向发生共振,短期繁荣景象也是惊人 的。

目前的周期钟摆
短期利润周期:              小阳春刚过->利润将实际大幅下降        
人类主观预期周期:          看坏,预期利润大幅下降                
价格周期:                  走低,已经接近1PB(较价值中值而言,已经低估,但由于人类主观预期的作用,钟摆会继续往这个方向摆动)
价值:                       中值变化不大

未来的周期钟摆:
短期利润周期:             需求极低,甚至亏损->利润将提升,甚至瞬间大幅飙升
人类主观预期周期:         看好,预期利润大幅上升
价格周期:                 走高,必将超过中值对应的约2PB
价值:                     中值变化不大

其中:短期利润周期和人类主观预期周期是虚的,而价格周期和价值是实的。市场先生喜欢看虚的,我喜欢看实的。
而上面的每个周期是可以错步的,所以才会出现周期之魅,难以把握。

5. 不确定性风险
5.1 多元化陷入泥潭,拖累本还不错的集装箱业务,损害其老本。
5.2 下游不景气时间过长,应收帐款大量坏账,财务状况恶化。

6. 结论或投资决策
中集集团业务庞杂,如果从微观层面细细分析每一块业务,我认为累得要死,而且可能因小失大。能把握的,是其集装箱行 业的地位和长期利润,不能把握或只能寄希望的,是老麦是强周期、大制造玩家,在海工领域、或别的领域同样可以开拓成功。为此,如果价格相对于集装箱行业价 值低估较多,不妨一赌,虽然前景有许多不确定性,赔率却还不错哈。

1PB以下,我会下注,如果像过去10年一样,平均摊薄ROE能高达18%(奢望?),那么可以获得约为18%的来自企业盈利本身的年复合收益率,中集还 有1/3利润分红的习惯,这个我喜欢,真金白银。如果周期钟摆中价格周期随着人类主观预期摆动到另一个方向,则获利更多,比如摆动到2PB,市场先生给予 的价格也翻倍。5年内,我赌他可以摆动到另一个方向。

过程中,如果由于多元化的强周期业务发生共振而导致巨亏,股价腰斩甚至膝斩(<0.5PB),我也能承受,这对于我来说,不算风险。(不是没有可能,看一下2008年就知道了)

颠簸是有点颠簸,巴菲特在股东的信里面在描述保险业务的特性时,不止一次地说:我和查理宁愿要颠簸的15%,也不要平稳的12%。(有时别家保险公司会在 明明亏本的情况下承接保单,为让短期账面好看或平滑业绩,但巴菲特却不,巴菲特的秘诀是只接某个盈利水平的保单,如果没有,宁愿不接,这导致有些年份账面 很惨)

中集集团有颠簸的15%吗?估计还不止吧,看看最近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最后那两位持有20年中集的老夫妇的灿烂笑容就知道了。

看看到底是老K玩周期,还是周期玩老K。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做一个殡仪师
后一篇:玩玩对冲愚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