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评:在历史的墙壁上为诗意打孔

(2010-08-21 20:08:59)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灯下品茗———

http://s9/middle/4fc0f16dh8e57aabb00b8&690

 

                 (黑龙江诗人薛兰奎近照)

 

                 在历史的墙壁上为诗意打孔

                          ——薛兰奎历史题材诗歌扫描

 
                                 文/沈彩初

 

 

   诗,作为文学艺术的骄子,以它特有的生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而时光倥偬,朝代更迭,诗更应是历史的足音、心灵的歌、感情的火、思想的光。读薛兰奎的历史题材诗,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他是一个成手铁匠,超拔艺人。他能把文字的碎铁聚拢,在心中冶炼、淬火、锻打,制成一个个编钟,挂在历史的回音壁上,叫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去用情感的手把它拍打,这文字所派生出的音韵,是那样的古朴典雅,那样的曼妙动听,听后使人发思古之幽情;又仿佛在用诗的形式制成钢钎,在历史的墙壁上打孔,叫我们管窥到了那来自远古的文字之光,是那样的璀璨与夺目!

“从唐宋方向飘来的古音/如的卢载剑,掠过/某些不事耕织的朝代/穿越关山、楼兰和胡阵/自云端直泼而下/在贫血和缺钙的泥土里/长出一簇簇钢//而钢也柔成绕指/任相思泛滥,淹没枕畔/蝴蝶和杜鹃制成标本/放飞到梦里遥寄迷惘/追忆堆积成雪,洒遍天涯/而层峦之外,能有几重云岫/载得动如此离魂?//五十弦,弦弦溅满离愁/当尘封的诗意拂过我的琴箧/我看见两个人——/一人仗剑,乘着长风起舞/一人纶巾,在沧海一畔远望”——选自《情向历史深处》(组诗)《五十弦》。兰奎就像坐在这远古历史的乐坊里,驰骋想象、沟通万物、思接千载......先后借李商隐的《锦瑟》、辛弃疾《破阵子》这两首唐诗宋词用典、窃境,通过厚薄哲思用现代诗的形式进行重新组装,语句高度凝练,张弛有度。竟能把战火硝烟与相思的绕指柔情,看似水火不相容的意象巧妙相揉、嫁接。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恢宏、阔达的思维空间。巴尔扎克曾入木三分地指出:“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论艺术家》)臧克家也说过:“用经济的字句去表现容量较大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学诗过程中的点滴经验》)他们的这种认知、这种严肃的艺术追求在兰奎的这首诗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呈现。在创作手法上先后把动词(或带动作性的词)“飘来”、“掠过”、“泼”、“放飞”、“洒”、“拂过”等与名词联姻,巧妙运用,为本已休克的题材输血、加氧,使全诗意象纷呈,语句鲜活,从而也奠定了这首《五十弦》一诗的永恒生命基础。

 

《长生殿》:


华清池的水,洗白
1400年前的月亮
月黑之夜——
有人从马嵬坡的墓道里
挖出两根反骨:
一根镂空,被挂在临邛避邪
一根运往月宫,被用来繁殖桂叶


而桂叶也动凡心
于月圆之夜逃离广寒
潜入郦山一带,为怨女招魂
每逢七夕,便有万千情种
身披霓裳羽衣,口衔碎叶
到殿外祈拜长生


月缺之夜——
我乘酒梦回唐朝
亲手把长生殿推倒
并纵火烧了郦宫
 

不求三更之后酒醒
只为千年之爱长生

长生殿,是唐都长安城郊的皇家园林,即今西安市临潼区的华清池。长生殿最早建于唐代天宝六年,为供奉唐代自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大圣皇后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及追封的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李耳,共七位皇帝灵位之地。长生殿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盟誓之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经过诸多文学作品的渲染,早已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古典浪漫爱情圣地。“人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见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唐记十二》)薛兰奎就是在这块圣地之上,站在这历史的镜前,用敏锐的洞悉力这把锹,对历史人文进行深挖、筛选;通过娴熟的诗歌语言技巧进行剪裁、拼贴;站在灵魂高处鸟瞰、反思,重新为我们用语言营造了又一处唯美的诗歌殿堂。在这首诗中诗人兰奎不是陈陈相因,不是表面临摹,而是深谙历史背景,调遣了厚重的文化沉积。此时的他,又像一个技术高超的木匠,在把故事情节钜断,通过刨、砍、订、抛光等一整套工序,制作成家具,对这爱情殿堂进行了装修与添置。起句意象料峭,“华清池的水,洗白/1400年前的月亮”,从池中之水一下拉到空中的月亮,为作者充分拓展了思维空间,增加了诗意的立体感。“洗白”二字用的极妙,使诗句一下活了起来,并用“1400年前的月亮”赋予了诗意的长度;紧接着用“挖出两根反骨:/一根镂空,被挂在临邛避邪/一根运往月宫,被用来繁殖桂叶”,把“安史之乱”等史实穿插,使得诗歌虚实相间;中间展开联想、倾注感情为诗意进一步落墨着色,把一个民间节日“七夕”借用诗中,又使该诗内容丰盈、饱满,对诗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所采用的手法近似于绘画中的“白描”,都是一些粗线条的勾勒,对一国之君的昏庸与叹惋只用“月缺之夜——/我乘酒梦回唐朝/亲手把长生殿推倒/并纵火烧了郦宫”,几笔轻轻带过,能给想象留白;结尾“不求三更之后酒醒/只为千年之爱长生”高度囊括,给人以无限遐思。纵观全诗结构严谨,诗性内敛,读后却叫人眼睛一亮,心为之一抖。这就是诗歌的力量、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东南飞》是兰奎对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翻版,故事情节是:东汉末建发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掉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在这首诗中兰奎用笔轻柔、婉转而灵动,起句只用两行“谁家飞鸟,兀自徘徊/其肠也断,其鸣也哀——”,用悬念直接切入主题,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眼球,中间用三段“东南高坡之上/有少年灰了万念/望断箜篌/望断相思之弦/望断两界间的离合/空心深处,依稀有琴音袅袅/覆满十年永夜  十年恨别//东南云际——/五里一徘徊的纸鸢/正随天风起落/鸢起时执手两相对/鸢落处阴阳两相隔//东南的汉乐府/比西北方向更寂寞/无了天伦圆满绕膝之乐/只剩有——/离人孤影空留怨/亲娘垂泪唱离歌”。这是对故事情节层层剥茧,是对坚贞爱情的崇高进行的讴歌,是对这一悲剧一洒同情热泪的诗意凝固。句子物化到位,语言拿捏准确。结尾“东南飞,飞过长生之树/飞过不老之河/飞过千年凄婉的传说/呵,亲爱!请紧挽双飞翼/冲向东升之日/在某个黎明——/为爱重生慷慨浴火”,用语干练而凄美晓畅,情感饱满而意象灵动。
    除此之外,他还写了《问太白》、《五丈原》、《风波亭》等一系列佳篇,这些诗不仅形象可掬,且又诗味隽永,用一些可以感受的形象去引发和体现感情,把感情的水浸透进形象的海绵中,来“润物细无声”地感染人,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诗的思想教益和美感熏陶。诗人之所以能写出诗来,很大程度在于他较之其他人更敏感、更热情、更富于感受力的艺术气质,即更多的对于生活的激情、对各种不同事物的不同凡俗的独特感受和艺术思考。兰奎这些诗歌的出炉,在创作触角上拓宽了我们的新诗题材,其意义重大。感受能力的强弱决定着诗人的艺术生命,有些诗人写来写去,最后“江郎才尽”了,实际上,这就是“感受”生了老茧。这种感觉的迟钝、呆滞、老化,主要是由于诗人对生活热情的老化、对人生挚爱的老化和艺术思考能力的老化。

   兰奎在一地级机关政研室担任要职,是一名年轻的处级干部,要论工作可能比一般人都忙,可他能在业余时间不断读书、不断为自己充电、不断为诗探索,用诗来陶冶性情。他能坚持写诗实属不易,就他目前的职位,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更需要内心的澄明。一个心存杂念而布满灰尘的人,他或许只能成为达官贵富,但他永远不会成为一名优秀诗人。写诗是诗人美好心灵的敞开和呈现,诗人也必须追随这种美好和纯净。所以诗人要擅于保护自己的心灵,象一把宝剑藏在剑鞘里才会保持自已的敏锐和锋芒,如果在鞘外风吹雨淋定会磨蚀掉光芒和锋利。所以一个真正的诗人永远不和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醒独立的品质。”(李犁《写诗:就是黎明出发的琴声》)他虽身居官场却能把从政与写诗有机结合,而又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他就是拥有了这种独立的品质、超拔的人格,才写出了这些多撼人心魄的诗篇。

   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语言。乐坛的指挥大师用魔杖般的手,调动着波澜起伏的音乐语言——忽而牵出千军万马,引来雷霆闪电,忽而挑出古寺流水、鸟语蝉鸣——对如醉如痴的听众述说着流动的思想和起伏的感情。绘画大师,用激情和思考凝成的画笔,把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墨调和成出神入化的绘画语言,表现出不同凡俗的艺术思考和美学趣味。一个优秀的诗人,则是用生花妙笔,把平淡无奇的文字,组合成优美、生动、准确而精炼的诗歌语言,抒发满腔激情。在建筑、雕刻、绘画、舞蹈、音乐、诗文等诸类艺术中,诗歌的语言要求更形象和精炼,更富于色彩、节奏、动态和质感。兰奎深谙各种艺术精髓,熟练地运用了诗的语言技巧,用笔洒脱、行走稳健、承转自然。在布局谋篇上,随意性很大,不拘小节,写得自由灵性、无拘无束,诗意地再现了历史文化的精彩和人们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从而调动了欣赏者丰富的想象,使我们读他的作品,能在心灵深处引发共鸣。同时,也寄希望于兰奎在不耽误工作的同时,能经常在历史的墙壁上为诗意打孔,成为中国诗坛独树一帜的诗人,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飨读者!

 

 


                                                                        2010年8月21日

 


附:情向历史深处(组诗)


         文/薛兰奎

 

◎五十弦
 

从唐宋方向飘来的古音
如的卢载剑,掠过
某些不事耕织的朝代
穿越关山、楼兰和胡阵
自云端直泼而下
在贫血和缺钙的泥土里
长出一簇簇钢


而钢也柔成绕指
任相思泛滥,淹没枕畔
蝴蝶和杜鹃制成标本
放飞到梦里遥寄迷惘
追忆堆积成雪,洒遍天涯
而层峦之外,能有几重云岫
载得动如此离魂?
 

五十弦,弦弦溅满离愁
当尘封的诗意拂过我的琴箧
我看见两个人——
一人仗剑,乘着长风起舞
一人纶巾,在沧海一畔远望

 

 

◎长生殿


华清池的水,洗白
1400年前的月亮
月黑之夜——
有人从马嵬坡的墓道里
挖出两根反骨:
一根镂空,被挂在临邛避邪
一根运往月宫,被用来繁殖桂叶


而桂叶也动凡心
于月圆之夜逃离广寒
潜入郦山一带,为怨女招魂
每逢七夕,便有万千情种
身披霓裳羽衣,口衔碎叶
到殿外祈拜长生


月缺之夜——
我乘酒梦回唐朝
亲手把长生殿推倒
并纵火烧了郦宫
 

不求三更之后酒醒
只为千年之爱长生

 

 

 ◎东南飞


谁家飞鸟,兀自徘徊
其肠也断,其鸣也哀——
 

东南 高坡之上
有少年灰了万念
望断箜篌
望断相思之弦
望断两界间的离合
空心深处,依稀有琴音袅袅
覆满十年永夜  十年恨别


东南云际——
五里一徘徊的纸鸢
正随天风起落
鸢起时 执手两相对
鸢落处 阴阳两相隔


东南的汉乐府
比西北方向更寂寞
无了天伦圆满 绕膝之乐
只剩有——
离人孤影空留怨
亲娘垂泪唱离歌


东南飞,飞过长生之树
飞过不老之河
飞过千年凄婉的传说
呵,亲爱!请紧挽双飞翼
冲向东升之日
在某个黎明——
为爱重生 慷慨浴火

 

 

◎问太白
 

酒逾三巡,醉已七醺
执太白手,唐突一问----


你是否丢了笑对宦奴的面具
和翰林待诏六品的印
君不见,你踏向蓬蒿的一声长笑
竟发出跌跌宕宕的回音
 

长安不过是你小憩的驿站
百川也纳不下你放浪的灵魂
君不见,等闲们挖凑的宏篇大韵
不及你枕酒入梦时一声鼾音


腰际摇摆的花雕酒壶
是你永远的情人
君不见,你在喜悲极处对她的
深情一吻


你乐望不胜寒的高处,天上许有----
与你诗酒相投的豪人
君不见,岭脉接云的天姥
隔不断你望向天涯的眼神
 

行走间,你把酒杯,剑和金银
全部抛向山海
君不见,满天飞舞的平仄
仙化了风骨如钢的我友——太白君


 

◎五丈原


某夜,我枕书入梦
于南阳邂遇卧龙
斗胆了,请允我尊你先生
 

不是说好要出师吗?为何
又乘八卦云,在五丈原摘星
建光12年的秋风里,你望天一笑
所有星斗,瞬时泪如盆倾


隆中的竹林,先生与崔州平摆棋
竟摆出千年一鼎——
鼎上满天灯照
鼎下遍地蜀风
 

从草庐出发,卧龙为明主尽瘁
赤壁,祁山,还有泸水
每个有龙迹的地方
都有先生英名


你挥招天羽扇,在长江之北
造阵,十二个枭雄
或鸟雄,相继在烟中迷路
走错了家门


梦醒时,已是秋凉
先生,我是在2000年后的秋风里
向你鞠躬,我放向九天的三千灯盏
会照亮回家的路


来,先生
咱们回家

 

◎风波亭


透过一部评书
我想象你的样子——
你周身长满鲲鹏的羽毛
亭顶忠魂不灭
脚下,一个朝代在呻吟
从汴州到杭州,到处
山河碎片,直捣黄龙的王旗
还在风中猎响,无数道
仰天长啸的目光
映就了满江的红色


我沿着想象
走到历史深处,试着接近
一个脊梁上的镌刻
啊,所有光芒都这样完整
所有疼痛都连着山河
八千里的左右两岸
各有千古一跪——
左岸是一个母亲
在儿子背上点染忠魂
右岸是一对夫妇
经年领受后人的斥唾
 

后来的想象中
我点燃所有期寻
越过黄河以北的青山
和绍兴11年的风波
把一段历史重新书写


搁笔时——
风波亭倒了
我哭了

 

附:薛兰奎新浪博址:http://blog.sina.com.cn/u/152025063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诗歌:我病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