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参法师访越 河内侧记

标签:
延参法师友好往来河内印象走进越南文化交流 |
5月19日,由环球网与越南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的“中国网络名人海上丝绸行——越南站”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代表团成员是由延参法师,郑渊洁、苏芩、杨浪,孔庆东等文化、企业、传媒等组成的民间文化访问团。
此次越南行的第一站是河内。傍晚时分,抵达越南的南部城市河内。河内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越南的历史名城,见证了中越文化的一脉相承。越南之前的几百年,一直将汉字作为它唯一使用的语言。可以想象,这个当初被我们称之为“胶州”的地方,汉文化达到了怎样的繁荣。至今,在河内市的大街小巷,我们还到处都可以看到镌刻中文楹联的庙宇古迹。
今年恰逢胡志明诞辰125周年,整个河内充满纪念气氛。20日上午,我们随同越南民众,一同走进胡志明陵园。在与越南人们交流的时候,处处都能感受到越南人民对胡志明的缅怀。随后参观了胡志明故居。
在越南民俗展览馆,这里展示了很多体现越南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器物,而这些器物与中国的云南、广西地区几乎一致,其实,无论是民俗,还是文化,中国和越南同样是一脉相承。
下午,应中国驻越大使馆邀请,做客中国驻越大使馆,并与大使洪小勇先生会谈。洪小勇大使介绍说,几近30年的革新开放,越南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基础设施与能源行业发展迅速。越南重视国民教育,教育的红利必将助力其经济更上新台阶。
接下来,参观越南国家搜救中心。搜救中心副主任武世战详细讲述了去年马航MH370失联后的搜救工作。在这一次飞机空难事件中,越南作为本次事件没有关联的旁观者,却调动整个国家的搜救力量参与救援,11架飞机、10艘船只,并协调民间600多艘渔船,在短时间内,发现并排除了14处疑似目标。越南在搜救MH370的工作中,发挥了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他们的后勤费用都是越南各部门拨款,许多主动参与救援的渔民都是自愿承担救援成本。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的越南国际形象,更能看到越南朴素民众的真诚与友善。最后,我送给搜救中心一幅书法作品“和平”。
21日上午,做客越南社科翰林院中国研究所,座谈如何更好的促进中越友谊,文化交流。越南社科翰林院中国研究所,该所有50多人,是社科院中8个研究所中唯一一个以国别命名的研究所,也算是越南友华派大本营。
越南传统文化的形成,充分吸收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价值体系,有了和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的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传承,支撑了越南传统文化的社会伦理,在越南民族文化背景下
21日下午,应越南人民报邀请,做客越南党报《人民报》总部,越南人民报是越南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越南文日报。越南《人民报》后来创办了一个子报《今日报》,《今日报》的总编裴中正先生介绍说,该报是效仿《环球时报》创立的。希望了解《环球时报》的运营经营,以在未来新闻发展趋势中得以生存。目前该报发行量为3万份,每周刊印两期,每份约4000越南盾。座谈时,还谈到如何运用新媒体,服务大众,关注民生。

河内市记载着这个国家的命运多舛,也表达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中越之间曾经有着从古至今的友谊,和平发展是中越双方共同的祈愿,希望中越之间要不断加强彼此的友谊和交流,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寻找出积极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