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远方的人生
(2012-04-29 22:28:43)
标签:
人生感恩远方旅途客人远行风霜苦难明月佛陀文化 |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夜阑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
“归来仿佛三更”,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时刻,身在黄州的苏东坡还在暗夜中摸索。家童鼻息如雷鸣,敲门无人应答。既然无人应答,干脆藉着月色细听江声,拄着竹杖,迎着江风,潮水拍岸有声。江水呜咽有声,听者思潮起伏。
在这种难得的体验中,苏东坡发出了“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感慨。想自己半生以来为名利奔走,半生高高低低,沉沉浮浮,到如今却不过还是在为了衣食而奔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仅自己的人生难以把握,控制自己的身心也是谈何容易。烦恼重重,借酒浇愁,无休无止,此心难歇。一晚上的狂欢后,这种心情不但不离,自己反而更加沉湎其间,越想越不肯离。虽然遇赦归来,却在逆旅中耗尽心血,求超脱而不能,此身哪里为我所有啊!
试问世间,多少聪明人到头来一场白忙,多少故事到最后一片虚空。此时夜深了,风静了,波平了。趁此良辰美景 ,驾一叶扁舟,从此天地为伴,任意东西,将自己的生命融化在的山水之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据说苏东坡写完此词后,很快外面就传闻他泛舟离开了。苏东坡一生天性不羁,行事洒脱,怎奈小舟不堪风浪,四处漂泊,无奈又苍凉。
想必每个人的身上,都应该有苏东坡的影子。有心超脱,却烦恼不堪,半日清醒,半日纠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想必每个人都曾在那些不经意间的瞬间,有意或者无意的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关于生命中的苦难与幸福、无奈与喜悦,关于对过去的沉沦、对未来的迷茫;关于对时间流逝的无力、对自己的迷失;关于得到与失去、幸福与伤痛;关于人性中的真诚与善良、自私与虚伪;关于此生的安身与立命、功名与成就;关于精神与境界,温暖与自由……
一念一世界,一梦一轮回。生活是一种感知,人活着是一种心情。
无论是谁,这一生总是要经历苦难的,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的,生活总是充满希望,同时充满遗憾。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哭声与泪水,就注定了今后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吹雨打,风霜刀剑。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动弹不得,热不能耐。待到一朝分娩,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更要经过一番苦痛方能出世,来到人间的第一件事便是放声啼哭。俗语说:“落地哭三声,好丑命生成”,这哭声也就揭开了一生苦乐荣辱的序幕。
一朝老去,几番叹息。
千百年来,人们在这个“老”的话题上可是下足了功夫。当头上的青丝转为第一根白髮时的那一声叹息,尤其是红颜老去,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那一种苍凉,女性应该比男士体会得更深刻。当脸上开始有了鱼尾纹,当步履不再矫健,你会察觉到,不知从什麽时候开始,苍老已经不可避免的来临了,如今,人们费尽心思千方百计想留住青春,于是市面上热销肉毒杆菌,胎盘素,脉冲光这些千奇百怪的美容品,只要看看那动辄几百元的名牌化妆品柜前的热闹景象,就知道衰老这个词有多麽可怕,有多少人害怕衰老的来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只要是人,没有不生病的,人只要跟病魔一握手,再强壮的人也会蔫,那些得了癌症的病人,为了治疗,花费大把的金钱强忍巨大的痛苦化疗,为的就是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是身体的本钱,即使是感冒的小病,有一点鼻塞打喷嚏,就难受得要命,大病自不必说了,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身体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所以,有些人宁愿选择安乐死也不足为奇了,病魔的折磨还不算苦吗?
油尽灯灭,身归何处?
生老病死谁也无法迴避。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曾经遍寻不老药,然而,他死的时候也才五十岁;汉武帝到了晚年的时候也曾经梦想长生不老,结果,他还是带着满腔的遗憾走了;曹孟德作为一世枭雄,然而当华佗提出要根除他的头疾必须开刀时,在未知的恐惧当中,他选择了逃避,结果是华佗死了,他也活不久了;历史上因为不怕死而青史留名的人也有不少,那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金圣歎临刑前的从容,王国维的自沉;文天祥的慷慨激昂;还有史可法的悲情殉国;然而,即使他们对于死亡如此蔑视,他们仍然要经历死亡。
有道是“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又是怎样一番折磨呢。
生死别离,呜呼哀哉。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世事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生离死别最让人伤感了,每次说起这个话题都令人肝肠寸断啊。“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虞姬在中军帐中辞别了项羽,明妃在马上谢别了君王。深深的眼泪就是红海也装载不下,绵绵的幽恨就是天地也没有它长久。父母去世,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怎麽样的一种痛,自不必言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当要与所爱的人分离时,孤鸟独飞、花枝单放的感觉,最是令人苦痛又断肠。
冤家路窄,偏又相聚。
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越是你所烦厌的人,越是天天要见面。例如父子成仇、兄弟成恨、姊妹、妯娌不和,老板可怕、同事可恶,你越是不想见他们,偏偏他们就日日在你面前出现,有时冷言冷语,讲几句戟刺的话,恍似冷箭穿心,令人痛恨难过,欲哭无泪,欲骂无由。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求而不得,难以释怀。
扬帆远行的海上也许会有船破舟沉的游人,金榜题名时偏偏遇到那些落第的伤心人。一世辛勤的耕耘却难以填饱肚子,频年的纺织只换来少少的高粱挂在墙上。面对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结果却相去甚远,面对突如其来的现实,挣扎在痛苦的深渊裡。爱一个人,得不到回应,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这种痛苦,如万蚁噬心。咫尺天涯,想见却不得见,那种苦,胜过黄连。一生追求名利、权力、地位,千方百计,一生奔波,用其一生,收获的不过“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般的混沌安慰。强求是得不到幸福的,这种求不得的苦,更叫人难以释怀。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迷失自我,不能自已。
前面的七种情况,糅合在一起,我们还希望自己的身体有好的享受,看到别人享受,自己也要享受,眼睛要看好的东西,耳朵要听恭维赞美的说话。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现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似火煎般难过,这种苦名之为五蕴炽盛苦。
人生一世,岁月沧桑。匆匆一遭,韶华易老。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得失恰如三更梦,百年恍如戏一场。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知要经过多少的烦恼苦闷,尝尽多少人间冷暖。名利的追逐,情感的纠缠,茫然的奔走,恩怨的煎熬,世事的无常,人情的变故。以上这些,道尽了人生的辛酸。
人生路上,少不了种种苦难,少不了临风沐雨,但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风雨中感悟生活,在风雨中超脱生活,在风雨中把握生活的节奏,在风雨中走向远方,也不枉在人间走一趟。
感恩是生活的底色。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常怀感恩心,一生无憾事。
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学会了思考。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意志。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了你要独立。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砺了你的心。感恩在困境中帮助过你的人,是他们让你坚定了信念。感恩在顺境中忠言提醒你的人,是他们帮你校正了航向。感恩污蔑你的人,是他们让你知道正人先正己。
感恩是力量之源,爱心之根,勇气之本。小草心存对阳光雨露的感恩,一岁一枯荣之后又萌发新绿;雄鹰心存对蓝天白云的感恩,在清寒玉宇中展翅高飞;溪水心系对巍峨高山的感恩,从山涧低吟下泻;泥土心存对广袤大地的感恩,在田野里散发沁人的芬芳。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生命的伟大,感恩生活的美好。我们感恩大自然赋予生命的一切恩泽。
学会感恩,学会理解爱、给予爱,学会用感恩的心生活。我们不能摒弃这样一种包含真善美的情怀,就像我们无法抛弃生活一样。正因为我们学会了感恩,才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感人之处,我们才会倍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正因为生活要求我们用感恩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才知道生活的意义。
奉献是无我的慈悲。
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这是一种不论个人得失,只为他人谋福泽的慷慨胸襟。世界本来很干净,因为有“我”却不同。由于根深蒂固的“我”的存在,我们很难真正关爱他人,我们对别人的爱和帮助,是有所求、有所得的,即是没有物质上的回报,至少希望别人在精神上有所表示,假如对方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我们就会失落、难过,开始埋怨自己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开始发出“好心当成驴肝肺”的抱怨。而真正的慈悲是无我的,无私的,默默无闻的奉献,因为真正慈悲的人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在成就自己、完善自己。
把自己和周围的人分开,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所谓的自由与独立,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决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的形成,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奉献是美好而高尚的情感,是至高无上的爱,平等无分别的洒向每一个角落,是一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
无论过去将来多美,记得珍惜眼前。
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够清晰而理智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曾经非常憧憬和渴望的,回过头来看,却是一错再错;而有些握在手里的,看起来平常,却不知道那是一生中最珍贵的;那么轻易地就舍弃的,恰恰是我们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
人生没有重复,一切要来要过去,都是无法靠珍惜和奢望去获得的,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是用心体会好当下的感受,珍惜当下这一刻的缘分。
包容的人生里没有伤害。
当生活中遇到不愉快时,请不要去抱怨生活,因为抱怨好比是给生活增添了苦涩,而这种苦涩会想流行感冒一样传染给后面的生活,相续的阴霾,生活自然会变得消极黯淡。
生活的天地如此宽阔,我们没有必要在彼此摩擦中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人生在世,大度一些,容别人所不能容,忍别人所不能忍,笑一笑,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处处能容,事事看破,人生自当轻松、自在、洒脱。
学会包容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它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包容是化解矛盾的法宝,是消除隔阂的良药。它可以给自己及他人带来更多的宁静与祥和。包容是海纳百川的大度,是笑看风云的开怀与爽朗,包容不仅给他人一个宽广的世界,也给了自己一片无垠的天空,包容的人生里没有伤害。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山自重,不失其威峻;海自重,不失其雄浑;人自重,才不失为一个真正的人。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是可敬可佩的。先有自尊,才能拥有他人的尊重,才能立足于天地。自尊的力量,足以使人们忘却低小与卑微,站在另一个高度,以全新的目光审视自己。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更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李广尊重部下同甘共苦而名垂青史,刘备尊重孔明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尊重他人犹如送人玫瑰,而自己手上也沾满了余香。
有一次,阎罗王因为他的世寿已终,应该把业报还清,便差几个小鬼要来捉拿禅师。但金碧峰预知时至,想和阎罗王开个玩笑,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里,心想,看你阎罗王有什么办法。几个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到金碧峰;眼看没有办法向阎罗王交差,就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计谋,使金碧峰禅师出定。
土地公想想,说道:“这位金碧峰禅师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你们能够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一听,就赶快找到禅师的玉钵,拚命地摇动它;禅师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砰砰地响,心一急,赶快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定,就拍手笑道:“好啦!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罗王吧!”
金碧峰禅师一听,了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千古慧命,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偈曰: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当下进入了无住涅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