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点:伦敦奥运会“千年老二”的忧伤

(2012-08-09 10:04:07)
标签:

伦敦

奥运

银牌

老二

忧伤

杂谈

分类: 【深度中国】

李宗伟顶着“见丹死”的魔咒,在领奖台上,红了眼睛;王皓创造了“尴尬”的三次奥运银牌纪录,却依然要坚强;谭宗亮41岁第五次参加奥运,竟然在资格赛中就早早出局……他们是西西弗斯式的英雄,满满的忧伤。


盘点:伦敦奥运会“千年老二”的忧伤

图说:李宗伟

  羽毛球

  李宗伟 哭了

  伦敦奥运会,再次站在亚军领奖台上,李宗伟的眼睛红了。背负着为马来西亚赢得首枚奥运金牌厚望的他,再次败给了林丹。

  李宗伟右手执拍,突击爆发力好,变速能力强,头顶杀对角威胁大,是马来西亚男单头号选手。2011年,摘得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单桂冠后,成为该项赛事八年间七夺冠军的第一人。

  然而当遭遇林丹,尤其是在奥运会,他却时而黯然落败。据称,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羽毛球世锦赛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三次负于林丹,遗憾屈居亚军。

盘点:伦敦奥运会“千年老二”的忧伤
图说:王皓

  乒乓球

  王皓 我依然那么坚强

  三次参加奥运会的王皓,获得了3枚奥运银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初出茅庐的王皓一路杀进决赛,却败在了韩国名将柳承敏的拍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迎来巅峰期的王皓意外不敌队友马琳,痛失金牌。本届伦敦奥运会,卷土重来的王皓再次不敌队友张继科,第三次获得奥运会银牌。

  王皓创造了一项纪录:奥运会乒乓球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连续三次闯入同一个项目的决赛,他成为历史第一人。

  面对这个尴尬的纪录,王皓说:“我的球迷和观众可能比我还失望,我依然这么坚强,希望他们比我更坚强,继续一路走下去。”

盘点:伦敦奥运会“千年老二”的忧伤

图说:谭宗亮

  射击

  谭宗亮 天还是没亮

  谭宗亮,中国射击名将,今年41岁,第五次出战奥运会。但是,他在10米气手枪资格赛中却只打出了581环,位列第12位,早早出局。

  他22岁进入国家队,1993年七运会上夺得男子10米气手枪银牌和男子50米手枪慢射金牌,可谓是一个漂亮的开始。

  但此后他却多次徘徊在亚军位置。2001年的九运会上,男子10米气手枪是首金,他甚至因为紧张拉肚子,多次去洗手间,状态大受影响,也将金牌拱手让出。

  2008年北京奥运,谭宗亮本来名列第三,后来由于第二名朝鲜选手金荣洙服用禁药被取消成绩,谭宗亮的铜牌变成了银牌,擦亮了“千年老二”的名头。然而到了伦敦奥运会,他却如此惨烈地败下阵来。

  按原计划,伦敦之行,刚结婚不久的谭宗亮准备补办婚礼,婚礼主题定为“天终于亮了”。可惜,这次天还是没有亮。

盘点:伦敦奥运会“千年老二”的忧伤

图说:黄珊汕

  蹦床

  黄珊汕 灿烂依旧

  伦敦奥运会的蹦床决赛中,26岁的黄珊汕由于微小失误而屈居亚军,这是这位中国蹦床运动的符号式人物连续三次在世界性大赛上金牌梦碎。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黄珊汕为中国队夺得一枚铜牌,这仅仅是蹦床项目第二次出现在奥运会上,也是中国队第一次派选手参加蹦床比赛。此后,蹦床这项惊险刺激的项目是与黄珊汕(当然后来还有何雯娜)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那一年她才18岁,笑容清澈,一脸灿烂,稚气可爱。

  2007年,在魁北克蹦床世锦赛上她不仅与队友合作获得团体冠军,还在个人项目中取得银牌。不过遗憾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却未能进入决赛。

  伦敦奥运会,是黄珊汕最后一届奥运会,奖台上的她笑得依旧那样灿烂。

盘点:伦敦奥运会“千年老二”的忧伤

图说:中国女子射箭队

  中国女子射箭队

  由于韩国军团在射箭项目几乎垄断的地位,中国队每一次信心满满的挑战都会遗憾收尾。1992年的巴塞罗那,中国女子射箭队在团体比赛中屈居亚军,取得历史性突破。不过,四年后的亚特兰大,中国女队再度败给韩国,无缘金牌。于是接下来的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中国女队连续三次在决赛中遗憾负于韩国,5枚奥运银牌的战绩也是奥运史上的一朵奇葩。

 

伦敦奥运富豪榜:李娜进TOP10   

何姿:奥运首摘金 被誉新一代宅男女神

易建联:败战巨星还是中国男篮的遮羞布

官员开房找女人 还有一点官德没

猝死年轻化” 上班族的9大夺命饮食坏习惯 

1952:中国大学的死与生 

日本黑帮山口组的黑白双面 

中国失独老人:埋葬了孩子就埋葬了自己

大学排行榜25年乱象:版本互掐,竞价丑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