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银行收费中国新闻周刊周国新闻周刊网杂谈 |
分类: 【新媒体】 |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新闻周刊网】
今年3月份,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自7月1日 起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的11类34项服务收费。这是相关部门对银行不合理收费的一次较大动作的清理整治。如今,三部委叫停34项收费已经一月有余,各家银行“屡教不改”的事例还是层出不穷。
就在8月18日,中信银行总行、兴业银行总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因为有支行违规收取“密码挂失费”,而分别被发改委开出两张200万元和一张180万元的罚单。
针对这一事件,工商银行河北某支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近期地方银监局和物价局对银行收费项目检查的非常严格,“几乎每天都有人盯着”。 记者走访了北京西城区的几家银行,发现各家都使用通知公告或电子显示屏等方式明确表示停止34项收费,还有银行特意发公告针对停掉的收费项目做出了详尽的 解释。看来,这次三部委的“重拳出击”,对银行的警示和威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乌龙收费从何而来?
在本次查处银行收费项目的过程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争议要属“密码挂失费”与“密码重置费”之争。今年6月底到7月初,34项收费正式叫停前后, 先后有人向媒体反映,一些银行免收“密码重置费”,却收10元“密码挂失费”,也就是说,要重置密码得先挂失,一样要收费。该举动被怀疑是变本加厉的行为。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发改委又于7月7日紧急叫停“密码挂失费”,并重罚了违规银行。
对于这个问题,工商银行河北某支行的工作人员解释,各银行其实对收费系统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项收费都非常细化。例如,银监会要求消除的34项 收费中,“密码重置费”很多银行一直就没有收,而“密码挂失费”与“密码重置费”是两项收费,所以有些银行依旧按照“规矩”征收,照本宣科,直到禁令下 达。这与此前部分遭发改委点名的银行发出声明表达的含义相同。“基于客户资金安全考虑以及密码挂失风险高、流程复杂等原因,部分银行收取密码挂失费已有十 多年历史。因此误认为密码挂失费不属于此次取消收费范围。”有银行在公告中称。
记者检查了3月份三部委所发的通知,取消的34项收费当中,确有“密码重置手续费”一项,但是“密码挂失费”的字眼没有出现。媒体已将这种让人不理解的收费戏称为“换马甲”。
另外,异曲同工的还有“开户费”与“办卡工本费”两项,前者被取消,后者就紧紧跟随,办张银行卡依然要交钱。百姓本以为免除的收费是对自己的优惠,但实际操作上却依然要付出同样的价钱。这些收费看似明晰,符合规定,但不明白的用户往往会把许多项收费混为一谈。
“不透明”导致“不信任”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则表示,之所以银行和用户会在收费问题上出现摩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用户两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纷争。比如银行收取的“零钞 清点费”,许多人不甚理解,以为是乱收费。其实清点零钞是一项要耗费大量人工的工作;另一个例子上文提到的是“小额账户管理费”的收取,原因在于个别用户 所办的银行卡由于各种原因长期没使用,而账户中并没有多少资金,占用了银行内部的系统资源,银行为了提高效率,警示这些用户,要设置这样的收费项目。总 之,银行没有让用户明白,一项项收费名目中,钱是为什么收的,而一些用户也从来没有想过去问问银行每一项收费的理由。
据银监会和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称,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收费项目就占850项。与2003年银行服务产品及项目比较,大型 商业银行2010年有偿服务产品和项目662个,增加338项,七年增长了104%;股份银行2010年有偿服务产品和项目354个,增长了55%。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行收费问题的症结,并不是银行收费引发了争议,而是银行收费却不公开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银行应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明码标价,也要通过手机短信、网络、营业厅公告等将收费项目提前告知消费者。”
借鉴外国经验:如何做到公平收费
银行收费业务属于中间业务,从这一点上看,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远远低于国外水平。欧美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银行总收入的25%以上,部分大银 行甚至超过50%。而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占比仅占20%左右。(数据摘自《银行协会的收费诡辩令人齿寒》一文)专栏作家吴睿鸫认为,发达国家的中间业务利 润,多来自科技含量较高的金融服务,而不是“苛捐杂费”。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银行收费的透明和规范性?
方式一:化繁为简,为用户着想。在德国。,于银行卡储户,银行一般每年收取一定的约定比例的服务费,其他费用都免;银行所收费用的账单可以很容易地在ATM机旁边的一台机器里打印,不收费用,当然,如果需要邮寄账单,自己必须付出一定的邮寄费。
方式二:竞争机制促进服务。在美国,从前各银行的信用卡普遍收取年费,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信用卡市场处于饱和状态,在竞争的环境下,许多银行提出不收年费,这些银行便慢慢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最后,美国百姓们可以享受到不收年费的银行卡服务了。(本刊记者/仇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