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奉献祖国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万君做客第二期“北京大学志愿大讲堂”


李万君向北大青年分享自己的奋斗故事
为人当立志,管他春与秋。李万君职高毕业后进入工厂工作,在1987年至1997年间从事客车水箱风缸焊接工作。焊接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环境寒冷、气味刺鼻,仅一年时间,一同入职的25人仅余3人。李万君也曾质疑自己、想过放弃,但在父亲的鼓励和全国劳动模范屈伟建精神的感召下,他决心坚持下去、打磨技术、苦练技能,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磨炼,李万君逐渐成长为一名技艺精良的熟练工,荣获各级表彰嘉奖——长春市焊工大赛第一名、全国焊工大赛第一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他动情地说道:“做工人并不是没有出息,恰恰相反,做一名有技术、有本事的产业工人一样受人尊敬。”李万君意识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才是新时代产业工人应有的抱负与追求。守正创新,为国奉献。2005年起,全国铁路迎来第六次大提速,国家决定在公司试制生产第一辆350km/h的高铁原型车。面对新技术、高标准、严要求,李万君主动请缨、带头攻坚,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大国重器”的研究中。面对高铁焊接中的种种难题,他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先后带领团队解决了“和谐号”动车组转向架环口焊缝不熔合问题、“复兴号”动车组转向架侧梁扭杆座不规则问题等多个“卡脖子”技术难题,在高铁转向架技术上完成了从需要购买外国零部件到成功复刻外国零部件,再到提出新标准领先全世界的飞跃,大大提升了我国高铁的技术自主率和零部件自主率。

李万君带领团队攻克了高铁焊接中的多个技术难题
匠心筑梦,强国有我。面对无数的荣誉和来自全社会的赞美,李万君表现得非常谦虚,他说:“是国家对铁路事业的重视给予了我个人奋斗的机遇,荣誉不是属于我的,是属于中国高铁团队的每一个人的。”正是这份对祖国、对事业的热爱,激励着李万君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奋斗自强、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高歌勇进,在为国家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作出重要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讲座的最后,李万君深情嘱咐广大学子,要努力拼搏、专注执着、争创一流,在未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话音刚落,现场掌声雷动,同学们为李万君的工匠精神和爱国热情所感动,踊跃起身发言,表达了对李万君的敬佩。

现场同学认真听讲


参会学生踊跃发言
吉林省总工会向北京大学图书馆赠送了《大国工匠李万君》一书。该书详细描述了李万君的生平经历,是中国第一部全景式刻画大国工匠风采的人物传记。北大学子将在阅读李万君奋斗事迹和劳动风采的过程中持续获得感召,将北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倾注于志愿服务工作与祖国建设事业。
吉林省总工会向北京大学图书馆赠送了《大国工匠李万君》一书

为李万君颁发感谢信及志愿大讲堂纪念水晶杯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车间里,他目光炯炯;课堂上,他浇灌桃李;工作室中,他攻坚克难。李万君以不懈的努力、顽强的信念、创新的勇气,推动了我国工业焊接的跨越式发展,助力高铁的升级改造,在奋斗中为高铁梦、工人梦、中国梦的实现不断添砖加瓦。“从李万君老师的故事中,我读懂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追求卓越也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2020级历史学系本科生张晋森说道。李万君的故事激励着北大青年提升自我、砥砺前行,将专业精神与大爱情怀相融合,担当起“强国有我”的家国使命与时代重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志愿大讲堂现场师生合影留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