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德之光——郑玄研究中心成立

分类: 超然文丛 |
1988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召集了一个议题为“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的会议,参加者共有诺贝尔奖得主75人,会议上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197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发言中“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话引起强烈共鸣,以致被纷传为“诺贝尔奖金基金会“巴黎宣言”(至今央媒还这样宣传)。它导致了中国官方和民间对孔子认识的空前转向和国际孔子热的升温,以致出现了孔子学院遍寰球的盛况。由于历史上对孔子学说——尤其是礼学诠释最权威的是郑玄,孔子热带动郑学热应该是必然趋势。而且只有郑学“热”起来,儒学、孔学乃至传统文化研究,才能进入实质境界。
相对于寰海尊孔的盛况,郑学热来得慢,范围也小。孔子热是学术界与民间同时升温,郑学热则是学术界慢慢地、理性地热起来,而民间迄今为止,尚无温度可言。
2014年3月,日本治经学史和《诗经》的间岛润一教授,将自己耗费多年心血完成的专著印出后,要求出版部门先封存,想在高密郑公祠郑公像前供奉七天,然后发行。由于年事已高,不能亲赴中国,让爱妻、子女奉书以行。通过中日友好协会,渡洋越国,辗转到了高密西南四十余里的郑公祠,将新书供奉在郑玄像前。当他们看到郑公祠庙舍湫隘,人烟寥寥,感慨万千——他们认为郑公祠应该和曲阜孔庙一样规模堂皇,一样观者云集,没想到竟如此景象。后来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方哲学系主任渡边义浩教授、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院研究科文学部池田秀三教授等来高密拜祭郑公,也表现出同样感慨……
日本学者的“认真”精神令人钦敬,但郑公祠这种状况(其实比以前已有很大改观)与所属辖区变动有重要关系。历史上郑公祠主要属高密县管辖,后来划入峡山经济开发区。到底由谁来主导开发,颇有争议。另外,一代儒宗郑玄毕竟是世界性的文化名人,谨慎一些也是合理的。
不过郑玄故乡一带对于郑学的研究,却很早就起步了。上世纪末,在市文化局王振民局长和市博物馆孙敬明教授的倡导下,召开郑玄研讨会、出版《郑玄研究论文集》、创刊《儒学研究》,取得不少成绩。孙敬明先生金石文献研究,绍述郑康成,有多项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具有全国和世界领先水平。潍坊学院对地方文化一向重视,本世纪初,成立潍坊文化研究会、东夷文化研究会,出版了《北海(潍坊)文化研究丛书》等系列著作(其中《北海文化世家》《北海历史文化名人》,郑氏、郑玄是重点篇章),学报辟有相关专栏,也把郑学作为重要课题,取得了不少成果……经师堂奥,方仙渊丛的潍水流域被确立为山东省(中国“圣省”)第一个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区(郑公祠是这一地区最辉煌的灯塔),与这些努力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