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万亿的地下贯穿

(2008-12-29 11:33:55)
标签:

房产

铁网

地铁

投资计划

何小琴

中国

财经

分类: 财智
2008年11月,为刺激经济的需要,中国推出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积极推出各自的投资规模,其中多以交通基础建设为重点,而舆论对这“救市4万亿”的来源、投向与投资方式至今仍在探讨之中。

南都周刊编辑|潘葱霞  文|炫风


http://nbweekly.oeeee.com/UserFiles/fckfiles/2008/12/25/ec7c91fd0d4940daa3b58a49b64737d7.jpg


插图|陈禹



新闻背景雪灾
  2008年初,华南15省遭受特大雪冻灾害的袭击,对人民的生活、物价、经济运行带来了影响,尤其对交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致使春运高潮及救灾调动同时遇上了大瓶颈。

4万亿

  2008年11月,为刺激经济的需要,中国推出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积极推出各自的投资规模,其中多以交通基础建设为重点,而舆论对这“救市4万亿”的来源、投向与投资方式至今仍在探讨之中。

  2009年元旦刚过,在光州的汽车总站,何小琴就踏上了回家的旅程,还背了一个30升的旅行包。

  “我已经准备了大约可以吃上20天的压缩干粮,”这位原籍重州铁仁的姑娘对记者说。与很多打工者一样,由于其所在鞋厂的倒闭,何小琴不得不提前回家,为此,她在这个冬天做了充足的准备,除了带备御寒的毛毯、果腹的食物之外,她甚至带上了帐篷,随时准备在路上滞留的考验。

  去年,罕见的雪灾袭击了南中国,使何小琴在通过湖南回老家的公路上足足滞留了15天——她吃够了沿路各地及时推出的天价盒饭,还目睹一位孕妇在长途客车上诞下一个后来起名叫“雪逼”的宝宝。尽管沿路的饭店和旅馆今年都举办了类似“重走雪路”的消费优惠活动,但她还是决定早点动身。

  不过,何小琴的担心将成为永远的多余,因为一个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的省际地铁网通过规划并动工。作为4万亿投资的一部分,它足以贯穿曾饱受雪冻之苦的南方各省,在任何天气下保持畅通,并将极大刺激国民经济,成为中国度过经济寒冬的火车头。

这将是“世界第九大奇迹”

  在离家还有两小时路程时,湖南与重州的边界,何小琴目睹该庞大工程的一个站点,“黔重3号站”正在进行开工仪式——红旗飘扬,烟尘滚滚,一个个竖井工程,意味着巨大的盾构机将在地底作业,而地面工地的大喇叭反复播放何小琴2008年春节听过的旋律,只不过歌词换成了《地铁将是您的家》。

  何小琴的丈夫,同是重州铁仁的刘万喜是工地上的水泥工。他刚在广州的五金厂失业,现在已经找到了新工作。“听说这里要挖地做铁路,我都不敢相信。”这个在路边迎接妻子的农民工对记者说,“以前这里有公路和铁路经过,以后再加上一条地铁。咱们工地的口号是:‘三通才是真的通’。”

  事实上,在2008年底公布4万亿投资计划以后,各地方政府都纷纷制订相应的投资规划。就在全球经济衰退前,各地对投资大、周期长的城市地铁项目已经情有独钟,在中央决定增加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后,各地的地铁项目纷纷从规划变成了现实,地方政府们更决意把各城的地铁连接成独步全球的省际地铁网。

  “这也是各地彻底落实4万亿拉动经济计划的宏大举措。”Peeking University的交流学者A.爱华德说:“地铁网的投资额起码需要10个4万亿,刺激经济的杠杆效应完全凸现。”这个全球罕见的工程也吸引了网络世界的目光,网上青年组织“爱华会”正在召集投票,支持这个工程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这并不只是为了申请吉尼斯纪录这么简单,”著名经济学者、全国地铁联盟首席顾问卢得贵对记者说,“我们能以金融海啸为契机解决很多旧问题。”他表示,这个地铁网可能要经历50年的建设过程,建成前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建成后则彻底解决每年春运的“人口流动海啸”。

  庞大的地铁投资还有望拯救世界经济。日前在纽约进行的全球金融危机论坛上,卢得贵刚以《地铁黄金路:投资2009》为题作出了精彩的论述,紧接着华尔街《私房投资》杂志刊登了封面文章《中国地铁,幸福2009》。受系列利好的刺激,中国A股在农历新年前攀升到6500点,带动全球股市纷纷回暖。

  深受贿赂丑闻拖累的西门祠,由于率先获得了大量机车设备订单的缘故,其股价已经从谷底反弹。“伟大的地铁工程毫无争议地成为拯救我们的火车头。”它的一位大中华区副总裁对记者感慨。消息人士表示,为表示对地铁工程的支持,西门祠在近日将宣布入股南方某省的地铁投资财团。

“隧道生活”将成主流

  何小琴的老家,重州铁仁县,现在已成为了各种商人聚集的热闹之地。在这个冬季,国际产业家们组织了超过100个商务考察团,主要是对省级地铁沿线进行考察。尽管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但沿线的众多地方政府都给予他们大力的支持,对水泥厂等针对地铁工程的项目以第一时间立项审批。

  原本,在2008年底的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计划里,交通路网、城乡电网的计划大约为1.8万亿元。尽管对于庞大的全球最牛地铁网来说,这个投资额度只能算九牛一毛,但人们普遍相信随着房地产和其它资本的补充,将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地铁将改造沿线乡镇的传统生态。在省际地铁网的商业规划里,未来地铁盈利将以运输与房地产两大来源为主。地方政府们已纷纷规划,把各地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的划地尽量安排到省际地铁的沿线。“这不但符合4万亿投资计划中优先发展民生的主旨,还有利于城市真正成为精英人口聚集之地”——中国富豪强中产先生正忙于与地铁开发商们合作地铁沿线房地产的投资计划,“买不起万元平米的城市原住民可以选择住到省际地铁的周围。”

  像何小琴这样的农民工,在数十年后,则将在往返中过上“隧道生活”——在打工地与家乡之间不断来回,在地铁沿线买房子,然后在不同的站点消费、购物、娱乐。为了防御极端天气的风险,一些世界投行还专项贷款给地铁站点的“穿衣戴帽工程”,支持地下铁路的隧道扩展成可以容纳商场、临时旅店区的庞大商业生活区。

  根据消息人士的透露,参考港台经验的“地铁消费刺激”计划正在有关部门的绸缪之中。在这个振奋人心的计划里,每个遭遇恶劣天气影响的人士,都可以获得省际地铁网接近2000元/季的消费券,成本由全国纳税人承担。这个计划看起来也吸引了大批北方居民、港澳台人士乃至海外华人的积极参与,他们纷纷表示,若中国内地出现极端天气,他们将第一时间“赶集”。

  为了使这种生活状态与经济秩序成为常态,一个“胆比天大”的气象研究机构还根据投资方的要求,开展了名为“定点圣诞”的“瑞雪计划”,谋求在每年四季不定期地制造南方的冻、雨、雪等极端天气,保证地铁网沿线稳定的人流量。据说这个影响气候的试验在今年冬天已经悄然进行——“你不发现今年的天气没去年冷么?”一个气象科技人员对记者意味深长地说。

  记者采访的最后一天,已经临近大年初一,何小琴仍在老家啃她为“漫长”旅程准备的压缩干粮。天气并不冷,雪没有下,她有点失望。帐篷和棉被完整地包裹在她的大背囊里。在她家门外,镇长正忙着号召村民入股附近的地铁站,这个地铁站将毫无疑问成为这个万人小镇的未来地标。

  “据说以后地铁票比火车票要贵两倍左右,”何小琴一边在入股册上打圈,一边对记者总结,“我们无法预知自己明年将住在哪里。在打工地?在家乡?还是在之间的隧道里???我们知道这些股一定会赚回来的,这个东西真是像明天的天气一样,太好预测了。”


虚拟文本纯属美好想象,如有巧合,祝你幸福。更多幸福内容敬请关注南都周刊年度特刊《幸福2009--反向新闻辞典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