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都江堰

标签:
余震河岸青苔巷子深绿都江堰杂谈 |
分类: 新闻 |
南都周刊编辑:徐夏
地震之后,一直不敢去都江堰。但心里一直很挂牵,很想亲眼看一下曾经最喜欢的那些地方。
这次因朋友从外地回来,才终于一起过去。进到市里,仿佛被扔在了一个陌生的片场。忽然失去了方向感,看见了很多废墟和很多悬吊吊的危楼。
看见有不少楼房,上面似乎还没有损坏,一楼的每堵墙却都完全扭曲,不知上面的楼会在哪次余震中直接坐下来。
我们的车经过的时候,心里都悬悬的,不知当地人在旁边生活,是什么样的心态。而且,这样的日子还不知要延续几年。
到了南桥,到了我们最爱坐的那一截河岸。人很少,两三桌人,估计就是河边生活的人,在这里坐着打牌。
南桥也被封闭起来维修,粗粗一看,似乎只是损坏了桥顶飞翘起来的灰雕。
岸边的老房子破坏的远没有市里的楼房严重。估计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能消解掉地震中的大部分拉扯之力。
但仍有损坏。这里曾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古清真寺,已经在地震中完全垮了。
大部分的老房子,仍能使用。我松了一口气。以前这里的茶馆老板告诉我,当地一直眼红这河边的风水宝地,曾想用方法迫使他们搬迁,他们一直抵制,但估计终有一天会抗不住。所以,得知都江堰的情况时,我就在担心这里,怕他们只有离开这些祖屋了。
但今天看来似乎还好。他们仍在做生意,虽然没有生意可做,但喝茶的桌椅阳伞都在。
沿河走到头,看到对面宝瓶口的大殿也被包裹起来在修复。
江水很急,水位很高,一如往昔。因为连日的降雨,微微有点泛黄。河岸的护栏跟往年不同,现在是深绿的,全是浓重的青苔。人太少了青苔才会长得这么重。
我每次走到这河岸的尽头,都忍不住向同伴讲:“我和小你差一点就租下这楼上的房子来写作了。”每一次都讲,就像那真是我曾经住过的一样。其实,我们只是若干年前打听过这个房子,动过心,想租下来,以写作的名义,经常过来住一住。
但我对都江堰真的很熟悉,就像真的是自己的家乡,每年都要来很多次,在小街小巷里穿行,永远不会迷路。
现在,我走在宝瓶巷里,巷子里正有人在办丧事。地震棚改造的灵棚搭在巷子中间,巷子窄,这已经占满了整个道路。我们只能钻进去,心怀歉意地从披着白色麻布的年轻人身边走过。
这里的一切跟旧日仿佛,但的确完全不同。
有的房子上面贴着“可使用”,有的贴着“危险,拆除”。
我听到有老年人在逗小孩:“余震来没有啊?今天余震来没有啊?”
我们最后坐在曾经熟悉的南街上吃饭,看着这条曾经无比熟悉的小街,我给同伴指点,曾经这里有一家卤菜摊,这有一个卖芥末春卷的小摊……但彼此心里明白,我们很久都不会再来了。
虽然茶座仍在,但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心情。
欢迎订阅南都周刊,邮发代号45-139。网络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http://nbweekly.oeeee.com//UserFiles/fckfiles/2008/07/23/6afa2613c13346b99c4bcade62c4c80b.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