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手艺人系列】孔令贞、孔令军和他们的孔家修表店

标签:
摄影师贾立明手艺人修表店百年老店松下gx7 |
分类: 散珠碎玉 |
在莒县浮来中路和青年南路交汇处东北角不远,有一家孔家修表店,店面不大,只有一间铺面,但是这却是莒城为数不多的一家百年老店之一。
孔家修表店创始人是孔祥义(1913-2009)。孔老师傅祖籍山东曲阜,按“祥”字辈算是曲阜孔家的75代孙,13岁便跟随舅父李翠安至莒县学徒,开始了修表生涯。日军侵入莒城时期舅父被日军杀害后,自立修表店,一直从事着各种高、中、低档表的精修。
孔祥义有五个儿子,目前只有行三的孔令贞和行五的孔令军继承父亲衣钵,仍在着从事修表行当。自上一代孔祥义入行,孔家修表店至今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孔令贞今年66岁,自10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修表,孔令军今年56岁,自15岁起跟着父亲学艺,哥俩属于典型的家传手艺,入行以来一直从事着修表的营生,从未离开过。
孔令贞介绍说,他入店以来,孔家修表店经历了四次搬家:先是在原县委县政府斜对过的老广播站附近,后来搬到南关吊桥供销大厦原址附近,第三次搬到老城关派出所沿街平房东面,搬到现在的地方一晃也十多年了。
孔家修表店不单是历史悠久,而且基本算是莒城独一家。但是孔家修表店一直坚守着家训店训,那就是童叟无欺,价格亲民,从没有因为维修资源稀缺而坐地起价,加上修表的手艺过硬,这么多年来得到莒城百姓的一致好评,是真正的良心店家。
在集体和国营占了百分百经济活动的年代,孔家修表店曾经被社办企业收编过,孔令贞说,他一直记得当年每月领34.5元的工资,一半要交到生产队买工分,然后参加生产队分口粮,如此持续了10多年,直到放开个体经营才自己单干。
一家修表店,历经百年沧桑,依然在莒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上迎来送往,必有它的成功之道。和孔家修表店的哥俩聊起来,这个诀窍就是:艺精,真诚,坚守。
曾几何时,家里有一个挂钟和机械闹钟,手腕上有一块手表,曾经是多么土豪的生活。一块手表都能借出去给小青年戴着相亲。我自己参加工作后第一年的工资攒下来,买的两大件就是一辆上海产的永久牌自行车和烟台生产的北极星牌手表。
知道孔家修表店,认识修表店的俩兄弟,算来有30多年了。我的第二块手表是西铁城的方形黑盘机械表,购于老燃料公司对过的古城商场,有一次和同事在外贸招待所聚餐后,回家的路上摔倒了,一阵电石火光,表蒙子、指针、商标标志七零八落,找到孔家修表店,孔令贞靠手工打磨出了一块表蒙子给修好了,西铁城的商标丢了,再也没法复原了。虽然破了相,但是至今仍能正常工作。第三块手表也是西铁城的机械表,购于原莒州大世界,戴了十多年后,进水,扔下好久时间,后来找到孔令军检修,他看了一眼就说是表把磨损了,让放在那里等零件,不久后给修复如新。
后来的几块手表都是卡西欧电子表,每隔一两年,都会到孔家修表店更换电池,从没有出现过换电池后进水等情况。其实对孔家修表店来说,更换电池是最简单的技术,他们的立店之本,是那一手得到父亲真传的过硬的修机械表功夫。
改革开放初期,百姓的手里渐渐地有了活泛钱,手表开始慢慢普及,孔家修表店也迎来了个体经营后第一波好生意。几年后电子手表、电子挂钟传进国内,再就是传呼机(BP机)和手机又逐渐兴起,对戴机械手表和电子手表的冲击很大。人们动不动看看寻呼机,摸摸手机看看时间,逼格比看手表不知道又高到哪里去了,手表逐渐又从人们的手腕上撸下来。这个阶段的孔家修表店主要是为电子表更换电池,为一少部分老表提供维修服务。生意减少,经营辛苦。孔家修表师傅知道唯有坚守,才能留住这个父辈留下的手艺和这间老店。
如此进入到这几年,手机都烂大街上了,老年功能机上集成了手电筒、高音喇叭、收音机、音乐播放器,能放广场舞神曲随时跳一段;遛弯能听智能机唱吕剧《姊妹易嫁》,周姑戏《小姑贤》,就差再弄上剃须刀了;智能机上,三五岁小孩都能流畅的划着小游戏,更有大平板上集成了通话功能,来电话接听挡在耳朵上比蒲扇都大。当功能机智、能机的功能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这手表突然又火了起来,成了时下人们的一种装饰品。
男青年戴,女青年戴,老爷们儿戴,大妈们倒是少戴,她们要留出手腕戴手镯首饰啥的。。。
一时间各种世界名表随处可见,各个卖场、饰品店、步行街上都有售卖,别在乎它们基本都是山寨的。你挽起袖子来,手表要不是三眼五针大表盘金闪闪的,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只是这些流行名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装饰效果完胜机械电子性能,不时的会出一些小毛病,这算是又给了一个修表店的一次利好消息。
现在的孔家修表店除了维修手表钟表外,也逐渐开始销售各种手表、钟表、电子万年历、各种表用电池等,以他们专业过硬的技术把关,相信一定会为大家提供信得过的产品。
几十年来,孔家修表店的哥俩都是在一起从事修表,和睦相处,从未分开过。哥俩对待客户都是笑脸相迎,说话轻声细语,,干起活儿来也是有板有眼,不急不躁,这也许是与他们常年从事精工修表,要心静如水,心细如丝有关。这种平和散淡的性情,更何尝不是老哥俩这么多年来专注修表这件事,并把它做到极致。静坐工作台前的空隙,看门前的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一种豁达就在这日复一日中练成。
孔令贞介绍说他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孔令军有一个男孩,但是孩子们都没有子承父业,学习修表的。曾经也有登门拜师学徒的,经过哥俩悉心传授学成手艺后也独立门户开门营业,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市场前景不很好,职业上与社会各方面交流又少,不适合现在的年轻然来干。说到孔家修表店的将来,说到手艺的传承,孔令贞师傅也是无可奈何的一笑而过,但是我从他的眉眼间分明看到了一种失落的无奈。。。
拍摄完成后刚要离开,孔令军的儿子进店和孔师傅拉呱。我开玩笑说,你喜欢不喜欢学习家传的修表技艺?他笑着说,等我退休着一定学。我看他这年龄,也哈哈大笑起来。孔师傅介绍说,孩子现在一个学校当老师。
孔家修表店虽历经战乱、各种运动的洗礼,但是在这两代传人一日日的坚持,一年年的执守中,用一种情怀让它走到今天,继续在繁杂的商业街上,安居一隅,用精进的技艺服务于大众百姓,用真诚赢得新老客户的青睐。
几十年的灯下案头久坐,戴着放大目镜在一块块手表精密狭小的空间里作业,对体力和视力消耗很大,孔师傅也说,这个行业不养人啊,年纪大了,干起活来累眼,腰也痛。拍照过程中发现在孔令贞师傅案头的左下角贴着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的提示内容是吃的注意事项,如何补钙。
老手艺是是时代发展的见证,它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惯性造成的。很多时候,因为无人继承并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我们只能看着这些老手艺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现实。
最后祝愿孔家修表店这家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祝孔家修表店的孔令贞、孔令军老哥俩身体健康!
▲这是购于75年的工具,孔令贞记得非常清楚,购入价是20.24元,哈尔滨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