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消协都收“保护费”,我们维权还能指望谁?

分类: 情感(丰富点) |
有人说这是消费者的悲哀,有人说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倒退。企业交钱入会(每年8000元到2万元不等)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大多称消协)可以帮助企业屏蔽掉消费者在3•15网站的投诉。近日这则报道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都吵得沸沸扬扬,更为可笑的是这场争吵不是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而是媒体与消协之间。
说实话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真以为是某报爆了一个假新闻,因为作为消费者大多都觉得消协是消费者权益受侵害时的救星,是消费者维权的中坚力量,可如今为什么笔者的看法会变了呢?话说上海某报前几天爆了个消息,说湖北省消委会借企业入会之名大肆收取“保护费”,而且还声称可以为企业屏蔽在其315网站的投诉信息,报道中还附上了盖着消委会官章的通知文件,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第二天,湖北省消委会发布公告称那份文件是伪造的,而且还嚷嚷着要告报道该消息的报馆涉嫌造假新闻。原以为事情到这里他们应该会私下协商把事情给了解了。谁知道该报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随后刊出了更充分的人证(收到文件的企业)物证(付款的发票等)来说明此事的真伪,而湖北省消委会这时候的态度也立马大转弯,随即发布新闻稿称,那份文件的盖章“有可能”是伪造的,并解释称315网站和消协没有经济联系,网站运营方只是义务帮他们宣传而已,并称网站存在一些管理缺失,会加紧督促他们整改。
事件发展至今的最新消息是,湖北省消协315网站被关闭,被曝光事件还没有结论。读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发现这件事情好像很奇怪;湖北省消协说自己和网站运营方没有经济来往,对方是义务帮他做宣传的,盈亏由网站自负,这也就是说315网站运营方要倒贴钱维护这个项目,用小学生的智商想想,在经济年代的今天如果没有利益可图,有多少企业会干这事?再加上该消协的对外的表述前后矛盾,先说是文件造假要告报馆,后又称网站和它没关系,但管理上可能存在问题。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见出事,想撇清自己和网站的关系,想撇开自己的那份责任?
假如说“收保护费”的文件真不是湖北省消协发的,那它就没有任何责任吗?当然不是,起码它也有管控缺失的责任,也有隐瞒真相的责任,而不能完全说这事和他没关系说他不知情,也不能是见出了事就想法设法撇清关系,这好像不是一个政府下属单位该有的作风。
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在这件事情中,企业和消费者既然一起变成了受害者。消费者协会都说是社会性团体,这无非就是想告诉公众他们有多中立,有多公正。但从湖北省消协这次的事情来看,所谓的公正和中立其实已经不存在了,原本我们还指望着它能帮能帮消费者争取权益,现在看来这好像这只是个奢望。
其实出现类似的情况,湖北省消协应该不是首例,目前全国消协的网站委托第三方公司运营管理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的规则和方式运作下的消协想不出问题都难。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掉在消协的介入下,不少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维护。但此次借屏蔽投诉信息敛财的事例,让人不由得怀疑,某些维权是为了更好地敛财。想想咱们平时跑到消协找维权,要么就是不了了之,要么就是拖个几年。类似的情况屡屡出现,这让我们不得不对某些消协和企业的猫腻关系产生遐想,他们背后是否有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之间是否也存在潜规则?天知地知,他们知道,只有我们消费者被蒙在鼓里。试问在如此多潜规则的维权环境里,我们(消费者)还能指望谁替我们维权,还能指望谁为消费者的权益提供保护,我们总不能逢事都上报中央等着领导给批示吧。在此,我们强烈呼吁相关部门请本着对公众负责任的态度彻查此事,绝不姑息任何责任人,希望以此来增进消费者对维权机构的信心。(作者:灵戈)
http://pf.images22.51img1.com/6000/lyngle/f3d6f17846636975525974d7a2a0e7dd.jpg
企业收到的“湖北省消委”的函件,经媒体查证该函件确为湖北省消委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