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书是书法五体中的皇冠上的明珠,没有其二

(2024-02-18 14:10:56)
标签:

文化

情感

教育

历史

收藏

分类: 喜欢杂文集

行书是书法五体中的皇冠上的明珠,没有其二

文:大清

行书是书法五体中的皇冠上的明珠,没有其二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是实用性和艺术性两者皆高度融合一体的书法体。楷书是一种文字符号,实用性高,笔画见功夫,但笔法、线法、字法、章法比较单纯;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且在笔法、线法、字法、章法比较草率、粗旷的一种书体。

行家说,一个孩子要成为书法大家,必须经历三道坎:一是练帖时的有法可依;二是有自己风格的反叛时期的无法;三是回归自然的个人风格书法的自成一体的笔法有法。因此,行书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名家,其中最出名的无外乎三大家:王羲之、颜真卿、王铎。王羲之的行书以隶书笔法融入的姣妍出名,但搭笔生硬,笔画间的协调不足;颜真卿的行书,学王体而予以反叛,以篆书笔法融入的宽容、大气出名,笔画间的协调不错,但笔画缺乏精细;王铎的行书,学习王羲之、颜真卿为蓝本,虽然多番挣扎,也以隶、篆书笔法融入的王羲之、颜真卿书法为蓝本,较好滴解决了搭笔生硬,笔画间的协调的较好的行书字法,但其创新性不足,始终处于临习字帖的有法阶段。

行书是书法五体中的皇冠上的明珠,没有其二。这个说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以下,就这三个方面做出主要事项的说明。

第一方面,一幅作品能够栓释融合度

1、海纳百川。如何应辉采纳纯隶、张海多用汉简、吴昌硕吸收大篆,也自成一体,虽不是大师级别,但也是个性十足。

2、多姿多彩。行书兼容五体字法,在一个字的笔法、线法、字法中可体现,在一幅作品中更加容易体现。

3、锋芒毕露。行书的用笔(起行收搭、提按顿挫)、用锋、顺逆、快慢……可各体兼备、信手拈来皆可用,其他书体则不可以。

4、线条舞台。行书作品生旦净墨丑可具全,其他书体则不可以。

5、用墨五彩。行书的用墨灵活、多变,都是适宜的。

6、章法心境。行书作品的节奏、音律、意境、思想、表像、文化等所包含的内容、意境、气象、思想,都是最广泛的、最直接的。

第二方面,一字之作,内含之中的含金量。

书法者,就起内涵要到位,观众才能感知其味道。

1、笔法的多样性;用笔、用锋、顺序,其中:

1)草书,少搭笔、少绞转、少顿挫、少慢笔、无横锋、无铺毫(抵笔)、多裹锋(拖笔)。

2)楷书,无搭、横锋、揉笔。

3)行书,则兼具二者少用、不用值笔法于一身。

2、线条的复杂性:隶书、篆书、楷书的交替使用;

1)草书,多隶书用笔,少楷书笔法、没隶书行笔。

2)楷书,多隶篆用笔,但无草书、行书用笔。

3)行书,则兼具五体书法线条于一身。

3、字法的综合性

1)草书,字法上取篆书的圆转、行书的搭笔为核心。少用隶书、楷书、篆书之意搭。

2)楷书,无搭、横锋、揉笔。只用隶书、篆书之意搭。

3)行书,则兼具五体书法字法于一身。

第三方面,书体的表达:以上6点,其他书法则无法作到。

1、行书的大树综合体

1)笔法和线法上,具备五体字法上取篆书的圆转、行书的搭笔为核心。少用隶书、楷书、篆书之意搭。其他书体做不到。

2)线法和字法上,无不形成花朵、硕果、树叶、枝干、老根的表象;且几者之间形成有机地联合体,浑然天成。无论是搭笔牵引、横锋扫过、揉笔老辣,都是那么的老、中、少、幼的阖家欢乐。其他书体做不到。

3)章法上,具备了将不同的笔法、线法、字法、墨法、文化历史地融合成大树的综合体,且天人合一地呈现在一个字、一幅作品之中,自然地表现出来,且天人合一。其他书体做不到。

2、行书的实用性和大众性

1)行书的大众性,其实就是大众的识别性、认知性、接受性、采用性。

2)行书的实用性,书法不仅具备艺术性,还有实用性的一个方面。任何一类、一件艺术作品,如果没有大众性,也就不存在实用性,其艺术性也难以谈起,应为没有市场、也就不存在继承和发展,自然而然地被毁灭了。

3)行书的价值性和发展性

任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价值回报,其作家就没有生活来源和作品发展的动力来源,经过一段时间的闲置,也就消亡了、不做在了。就起作品本身来讲,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或许成为糊墙纸,或擦屁股纸一样地被丢弃,自然地、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地消亡了。

结论:行书是书法五体中的皇冠上的明珠,没有其二。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手好行书,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行家里手们经历几千年的研究,也是只看见炊烟袅袅、闻得到饭菜香味,但要探究饭菜的款式、花色、食材等诸多要素,尚不能再一次踏入这高深莫测的大门。

虽然遭到头破血流,但是执意的前行者还是探索到一点儿门道。其中就特别强调,行书结字和草书一样,都必须具之动势。表现之一,加大横、竖画的倾斜度,增强整个字的动势;表现之二,把方形的字倾斜成斜边形,从险势中增强字的动势;表现之三,采用倚正相依手法,使字体活泼稳定又不东倒西歪;表现之四,采用虚实对比手法,使字体取得动而平衡的要求。表现之五,注意字的大小、布白、虚实、粗细、枯润变化及其用笔特点。

总之,行书在中国书法体系中,必须具备自然性和动态性,这是行书未来的方向。同时,由于行书运笔的节奏比较快,所以要特别注意笔调的沉着功夫,要纵得出,擒得定,拓得开,留得住。

切忌,流滑而犯尖薄虚浮之病,特别是写长撇、悬针等出锋之笔,收笔时要尖锐饱满,富有力度和余势,不可势尽力竭,打头鼠尾满纸皆是,虚尖飘忽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