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大学
(2014-06-20 16:58:38)
标签:
文化 |
分类: 生活美学课感悟 |
【by 王丛】
在园子里待了三年,自己也已经到了被学弟学妹们追着问经验的年纪。“社工对出国有用么?”“到底要不要修双学位?”…….
忙碌,或者说惶恐,这似乎是清华的特色。每周末在家和学校间奔波。每次回到学校,就会被紧张的空气包围,身边自行车轮飞快地转动,车上的人行色匆匆地奔向一件件“极重要的事”,每个人似乎都有种争分夺秒、你死我活的劲头,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完美。
假期在国外交流,午后,学生们躺在教学楼后的草坪上晒太阳,一起聊天、听音乐。草很稀疏,也没有修剪,完全没有绿油油的感觉。我想起清华的情人坡、河岸的草坪,比国外壮观得多,却鲜有人光顾。
勤奋固然不是坏事,不懂得生活与休息却万万不可。
学会生活——这是我从这门课上得到的最大收获。
生活需要学么?起初,在清华长长的开课目录上,这门课比起众多知识性、技能性的课程似乎显得有些与众不同,甚至“格格不入”。第一次课,当老师展示全世界各地的摄影图片,让我们放下工作放松心灵,当时我满脑子是考试和纠结的选择。当时看着这些世界各地的美景,空气中飘着怡人的茉莉香熏气息,我心生羡慕,当我们眼见耳闻的是考试、毕业、就业、城市生存的压力,我们究竟有怎样的资本,又是否有机会来享受生活呢?
直到一次,老师讲到自己年轻时候在日本的经历,在并不宽裕的条件下,学习插花和艺术。而面对着剑桥八百年前的古堡,古往今来,我们在宏大的目标和理想面前时多么渺小。就在那一瞬间,我真的被这种人生感悟打动了。在生活和事业中,选择就是放弃。而成就也并不等同于快乐,享受生活不需要多么宏大的成就或优渥的物质条件,而是要学会做减法,适当地“放空”自己,从自身重获能量。
后来周五的每一节课,我都渡过得十分愉悦,甚至成为一个从周一开始期待的“仪式”。在姹紫嫣红、清香迷人的教室里学习插花,下课时用报纸小心的包好作品,小心地挤上周五五道口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然后让这一捧清香在我不在的日子陪伴家人一周,以至于每周五家人都会格外期待。后面的课参观校园,让我第一次了解清华有这么多不同的植被;养生课“健康节律跑”健身方法的介绍,让我耳目一新,还介绍给了家中的爷爷奶奶;服饰搭配和化妆课,实用而细致;最后的小组汇报,同学们各自别出心裁。我们准备了鸡尾酒的话题,从制作ppt,买原料、器皿到学习调酒,都让我发现,一个学期的课程不仅让我渴望生活,也更懂得生活。
毕业季临近,最近看到一幅漫画叫《我是如何毁了我的大学》。大一,女主人公苦读专业课,用好混的水课填满课表;大二,不管什么社工和活动都要打鸡血插一脚,和很多朋友混在一起显得很合群;大三,她为了混交流经验,去了完全不想去的国家;大四,削尖脑袋进入500强实习,毕业前带着朋友们艳羡的目光签约了一个自己最讨厌但名声最响的工作。一眨眼,到了毕业典礼那一天,大家穿着厚厚学士服坐在体育馆里,她看到上台的毕业生代表,她手里拿着自己画的、以母校为原型的明信片。她的眼睛开始发光,突然开始放声大哭。周围的人诧异,只有她自己知道,成为画家一直是她的理想。说实话,她的大学比大多数人完美,她得到了全部,但只差一样,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不知道,有没有完美的大学。但我觉得,完美的大学里一定不止是专业课,还要教会人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休息,思考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门与清华“格格不入”的课,让我的大学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