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生活美学与实践》课程心得 by 陆梓怡

(2013-07-03 11:58:51)
标签:

文化

分类: 生活美学课感悟

    回想当初选择这门课的初衷,就是很单纯的热爱与欣赏。我喜欢美,热爱美的事物。当看到这门课的课名与介绍之后,毫不犹豫果断选之!而等到首节课上听同学们自我介绍时才发现,原来刘老师的生活美学课是一门热火朝天程度异常高的课程,选上的同学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人品。闻言,作为无甚抢课压力的交流生,我深深佩服,愈加珍惜每个礼拜五的这个轻松欢快的午后。

    说到美,直觉是它是一种非常直观、主观的感受。但仔细品味后发觉,美的涵义除了第一印象上的愉悦,更长远的魅力在于其后久远的回味。简单来说,美的构成可以很单一。在我看来,春光明媚中的百花盛开,很美;夏日雨后的一抹栀子花香,很美;秋季黄昏的满山红叶,很美;冬雪皑皑中的松涛响声,很美;阳光落在笔尖上的那一刻,很美;如释重负后的一个笑容,很美;武陵桃花,很美;峨眉烟雨,很美…… 只要善于用心感受生活,品味生活,美可以无处不在,铺天盖地而来。相反,这样的愉悦感受,又无疑可以给生活带来充实的幸福感。

    以上就是我记忆中对生活中之美的最初认识。

    在某年某天,我无意中翻到了朱光潜的《谈美书简》,这才发现,原来发生在我们周围的这些美感,是有一种学问将它们系统归纳起来的,这就是——美学。按照学科中的定义解释,认识美学需要通过逻辑的哲学思辨能力去分析、判断,是严谨的。审美能力与志趣,同时也是将人类与普通动物区别开来的一项重要标准。然而,我不禁在想,人类即使为灵长,但生死有崖,在不惧地老天荒的大自然面前,是何等渺小。究竟是宇宙与自然根据大千世界的审美创造了人类,从而将我们作为美的一部分;抑或是我们将沉默不语的大自然编写进人类的美学历程?美的标准又在哪里?或者说,是否真的存在衡量美的标准?

    就在每个周五下午的香薰冥想、花道体验、主题探讨中,我突然发觉,或许并不应该将生活中的美复杂化。它应该像空气,无处不在,从不给人负担,但却是我们生活下去的源泉。美与丑,也应该同是与非、黑与白联系起来,而去追求这样一种美好(美、是、白)的目标,应该成为人类理应达到的理想愿景和精神。

我很幸运,与许多和我一样热爱美、愿意追求美的同学们聚在一间教室,和刘老师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美。在我心里,渴望对美的热爱永存,也希望老师和朋友们能一直美下去,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都能用一颗优雅的平常心去对待,将美延续开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