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无数次提到的那样,无比感谢这门课,让我找回了我自己。
大一上学期,我像很多同学一样迷失了自我,但是我迷失的原因却不是因为那种落差感。
考进清华对于我来说是个意外,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的特长不是学术,不是学习,不是那种顶尖的考试高手学习能手,学习新知识的速度绝对在清华同学的平均速度以下。如果真的要问我凭着什么来到了清华,无非是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不甘于堕落的态度罢了。但是就像我说的,我知道自己做不到最好,我只是希望能够做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而且,我不贪心。
在高中并不轻松的生活中,我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信念,不能太差,不需要太好,把多下来的时间留给让自己快乐的东西。我最爱午后在操场上晒太阳,喜欢下午在课上泡杯红茶偷吃零食当我的下午茶,喜欢周六周日复习完了就去看小说,坐在窗台上听听音乐发发呆。
我尽可能的挤出了所有的时间来让自己开心。
但是来到清华,发现果然,智商是硬伤。
我无论怎么挤时间怎么合理分配甚至留出时间来,但是只要我想要学的更深一点,掌握的更扎实一点,像我的同学们一样懂的多一些,我就不得不花上比他们多得多的时间。每天除了必须的学习和社工,多下来的时间贡献给了实验、学术报告和我永远都搞不懂的数学。我的小点心,我的红茶,我的阳光,我的小说全部都消失在了我的生活里。
我希望我能做的尽量好一些,我希望能给自己找到一个方向,我希望能不要太差。
在清华我不知道怎样努力才算够。一方面看着身边的学霸早出晚归暗暗鄙视他们没有乐趣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逼着自己往那条道路上拐。人总是不可避免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攀比,不可避免的想:今天我比那个学霸又少学了3个小时,上课讨论/展示/辩论又没他讲的好讲的深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日复一日,只会越陷越深。
在社会心理学课上我学会了这种心理的专有名词:社会比较。
于是我陷入了一个痛苦的状态,这个状态的名字叫做“不开心”。没有什么难过的事,但是也没有任何让人开心的理由。日复一日的无趣的程序化生活让我对清华失望透顶。我甚至在这短短的半年中渐渐的忘记了那些将近6年的习惯,忘记了怎样去快乐的生活。
这是很多清华人正常的状态:放肆的,张扬的,骄傲的,恬淡的,阳光的,各种笑容,却都不开心。
跟要好的学姐请教过这件事。
她说:去找你喜欢的事啊!做你喜欢的事你就会开心了!
我说:没时间啊!
她说:去找让你喜欢的课,做你喜欢的作业,听你喜欢的内容啊!
然后,我就毫不犹豫的用了第一志愿来选这节课。也许就是冥冥中的安排,我奇迹般的选上了这门课,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调整,有了喘息的空间。
正如老师说的,这个课几乎安排在了一周的最后一节。劳累无比的心情在花儿的面前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看着生命力旺盛的、鲜艳夺目的的鲜花,瞬间就有了开心的理由,有了忘掉一切的借口。我可以忘记我那些无比彪悍的学霸同学,可以忘记那些永远无法活学活用的公式,可以忘记那成堆的deadline,可以忘记一周的不愉快。我只用清空大脑,闭眼,坐直,让自己的灵魂从心里跑出来,在自由的原野上疯狂的奔跑。十分钟,已经足够。
我逐渐想起来曾经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我让妈妈寄过来我喝茶的杯子,买了同一个牌子的花茶,翻出来自从带到北京就一直压箱底的书。我又开始重新装饰我的寝室,给每一束花一个漂亮的瓶子——也许只是一个好看的饮料瓶而已,带着花花草草去晒太阳,照料每一朵娇嫩的花,感谢她们装饰了我的寝室装点了我的梦。
我仍然是那个渴望做的更好的我,我仍然期盼着劳有所获,我仍然有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永不服输的态度,但是,我已经找回了我自己。找回了那个在无尽的社会比较中迷失了的自己。我知道,未来的日子我仍然不能抑制的去跟周围的人比较,但是我会越来越少受他们的影响,我会看在眼里,却不再怨在心里。
平和的,从容的,潇洒的生活。
优雅的,健康的,随性的生活。
这是这节课给我的最大的财富。
何须比较,何须浅碧深红色。
纵然不是第一流,快乐的生活本身已经是生命最珍贵的礼物。
更何况,世界上哪儿来永远的第一流啊,谁不是在不断的羡慕中生活的呢?你羡慕着别人,又哪里知道自己又是别人眼里的羡慕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