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拱手礼推广仪轨及节日礼仪
(2015-04-06 13:27:21)
标签:
拱手礼作揖礼中华礼仪道教礼仪传统节日 |
分类: 华夏文明典故 |
尊敬的
新春四月,丹桂飘香;神州大地,日清月朗。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一年一度的三月三上巳节文化节拉开序幕。
现在 宣布:中华传统文明礼仪 拱手礼活动正式开始!
礼仪第一项:集体行礼
有请
叉手立:扶手 —— 礼 —— 兴, —— 礼 —— 兴, —— 礼——兴 , 礼毕。
礼仪第二项:全体就位,诵读《弟子规》总序、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开篇前三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礼仪第三项:手语舞《礼运大同篇》:
表演者:德行天下义工代表,感恩大家的观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更是缔造了五千年的辉煌,优美动听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决胜千里的兵法谋略,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仁政天下的民本思想······。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开我衣冠之国;周公明制式而后世循,始我礼仪之邦。
“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甚至清朝都延续着。“礼仪之邦”的“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礼仪,兴起于周代,是对于商文明对天帝的宗教式信仰的一种扭转。“礼”,引申为典礼、仪式、良好的习惯、行为准则。这些习惯和准则统称为“礼”,内容十分庞杂,包括家庭关系、宗族关系、社会关系、宗教崇拜(比如祖先崇拜、丧葬等)的准则或规则。
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先王制礼乐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也就是教导民众能正确的评判是非、爱憎分明,从而回归为人之正道上来。
礼:举手示礼加躬是敬也!礼,缘情而作;礼者,尚重于诚敬;礼表达人们对各种重大事件的态度与方法。
——《礼记·曲礼》曰: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 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 治军,莅官 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译文:道 德 仁 义 这四种美德,没有礼制的约束就得不到发扬;
教化训导扶正民俗,失去礼制就不会完备;
纠正曲直,明辨是非,少了礼制就不会分清;
天子大臣、上卿下士、父子、兄弟,不依据礼制就无法确定;
做官、求学、侍奉老师,不讲礼法就失去亲情;
上朝理事,整治军队,职官履事,施行法度,没有礼法就失去威严;
不同性质的祭祀,要以牺牲和束帛供奉鬼神,不依礼制就不虔诚庄重。
所以有德有爵之人要貌恭,心敬、克制、自持,退让,才能明晓礼的大义。
人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质与文相得益彰、完美结合,既有朴实、真诚、庄敬的本色,又有谦和、典雅、得体的谈吐与举止,这就是孔子赞美的君子风范。
礼仪第四项:介绍三月三的历史和风俗。
农历三月三在壮族特别隆重,相传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还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称“上巳si节”。 也是伏羲(黄帝诞)父亲节,女儿节,曲水流觞,三月三祭祀高禖(中国的复活节)。三月三同时还是其它部分少数民族的节日。
礼仪第五项:中华文明礼仪介绍: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记•礼器》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中庸》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意思是说重大的礼有三百,细小的礼有三千。虽是虚指,但足可见礼仪之多。
为观众们展示形式丰富、内涵深厚的华夏传统礼仪: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叉手礼,万福礼等个人礼仪及传统祭祀礼等集体礼仪。
高揖(深揖):身体肃立叉手,双手侧开起及合抱掌侧立于胸前,男士左手在外,手心向内,指不出拳锋,俯身前推手时,微向上举高齐额,磬折或俯身90度,起身时回手至胸,三礼后拱手而立或叉手。磬折为周制标准揖礼,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
时揖(推手常礼):身体肃立叉手,双手直接立掌合抱至胸,男子左手尚外,手心向内,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45度,起身,同时自然叉手或袖手。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汉服或便装均可。
拱手作揖礼:简化后的汉唐至民国前的常礼,拱手与作揖合为一体,是谓沓手拱手鞠躬也。一般当胸拱手,手心向下(内相对),在胸前拢手拱手前伸,由胸前向上划圆呈拱手,一般站立男子是脚与肩同宽,女子是略窄于肩。向前小推一次是常礼,大礼是抱掌靠于胸前同时鞠躬。
最美的中国拱手应用意义:1、打招呼。初次见面,行拱手礼,并说声“您好”,以示招呼。2、问候。见到好友时,行拱手礼,寒暄问好。3、致歉。当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行拱手礼,并说声“对不起”,以示歉意。4、感谢。别人帮忙,行拱手礼,以示谢意。5、祝贺。逢年过节,邻里相见,拱手行礼,并伴随“新年好”、“节日好”、“恭喜发财”等吉言。6、道别。分别时,行拱手礼,伴以“后会有期”等,以示留恋之情。拱手礼最适合现代各种服装的了。实际拱手礼是可以视距离远近皆可万用,手可抬高遥祝,宁高不低,不能低于胸。为问候招呼或日常见面使用。现代常用的是抱拳拱手鞠躬礼,见于央视春晚拜年礼。
拱手礼最适用于平辈之间,如同事、朋友、兄弟、姐妹。对于于父母、长辈,可以行拱手拱手鞠躬或跪拜礼。拱手礼更适用于长辈、尊者对晚辈行礼时的答礼,如晚辈向长辈或尊者拱手鞠躬、跪拜等,长辈不应无动于衷,应行拱手礼作答。上级领导向在场多人行拱手礼,被施礼者也可拱手点头做答。这种场面既热闹,又文明,体现了父母官领导的平易近人,又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平等相待。现代社会里,官方更加应把拱手礼使用起来,去除西方礼仪比中国礼仪后的错误观念。
中国的拱手礼文明卫生大方,平等没有压力。让我们为复兴中华文化从行礼仪开始;请在农历节日穿起我们华夏的汉服;请在每日行拱手礼,节日揖礼中;远归时揖礼跪拜双亲。心中生起对我们的父母亲,对中华列祖列宗的恭敬心,做个知礼守礼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九拜之跪拜礼:稽首礼:最隆重的跪拜礼,属于臣拜君,及拜天、拜神、拜庙之礼。叉手肃立,两脚分开呈开步为之四平八稳;先一个揖礼,右腿退后一步成箭步,为之礼让,同时双膝同时箭步跪下,膝分开与肩同宽,呈跪坐,先揖礼手与心平,手心向内,左手在外,俯身再手下于膝前,至地叠放,左手在上,俯身,头伏于手后边地上,停留片刻(约10秒),直身跪坐,揖礼手位于胸,跪立;如是三拜。起立时尚左脚,提起前衣襟,两手合按左膝,双膝同时离地,起立。顿首礼:多用于拜父母,拜老师等,“顿首”更多的是在危急、紧迫、请罪等特殊情境下使用。与稽首礼基本同,只是头至地略停即抬起。空首礼:用于尊者对卑者的答拜礼,也用与平辈之间,今人常通用。此为九拜之三正拜。
女子礼仪:唐宋之后女子专用的行礼即万福礼,还有加手至额的额手素拜大礼。
礼仪第六项:礼仪展示圆满结束,集体行拱手礼。
拱手 —— 礼 —— 兴,—— 礼 —— 兴,—— 礼——兴 , 礼毕。
结束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朋友们、家人们: 中华自古以来称为礼仪之邦,曰为远看衣冠,近看礼仪,交往看礼义道德。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受到华夏祖宗的智慧光明的照耀与庇佑,更当心怀感恩,我们一定要牢记圣贤的谆谆教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厚德载物,以此为根基来提升自己,认真了解、学习这浩瀚恢宏的中国文化,体会先祖前辈的殷殷心血。也将此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弘扬,发扬光大,回报华夏先人的教导之恩。
中华礼仪推广活动到此结束,感恩大家的参与!祝大家在中华文化的光芒照耀下吉祥幸福、合家安康!祝大家节日快乐!
中 华 传 统 节 日
中国具有丰富多彩而又温馨美妙的岁时 节日体系。复兴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再造伟大的中华节日文明,已经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中国传统佳节中,有四大非常富有诗意的节日:花朝、上巳、七夕、月夕中秋。
二月十二花朝节 的游春、赏红、拜花神,女儿节;
三月三上巳节 的戏水对歌、佩兰祓禊、互赠芍药花;
七月七为七夕节(情侣节)乞巧求夫、夜半倾听银河私语;
八月中秋月夕节 的拜月、祭月、相思。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其情韵之悠长、心思之浪漫,民族传统节日的人文积淀非常丰厚,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中华传统佳节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
还有传统夏历农节的五大祭祖日: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中元。
春 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一般为立春日开耕。过年才祭天祈年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可惜新中国流变为一起了。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 主宰宇宙一切之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花朝节:为农历二月十二(南方早至初二至十八),传统按照古礼,祭拜花神。
上巳节:农历三月三“踏青”,(黄帝诞)伏羲父亲节,女儿节(笄礼节),曲水流觞,三月三祭祀高禖(中国的复活节),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清明节:(介子推寒食)清明节(四月初五),同时踏青、扬土添坟,唐朝改为清明节三天。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拔河,放风筝,插柳,种树。
端午节:纪念屈原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初五避五毒乃是过“端午”之初衷。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起源于中国“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可以男子加冠日。
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是民间祭祖的日子。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佛教附会这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九节、为‘踏秋,辞青’。是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后重阳节成了尊老敬老的节日,祝福健康长寿。
冬 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冬至阳气起是一个吉日,其仪亚于正旦。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地扫坟祭祖的习俗。
祭灶日:(小年)腊月二十三夜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腊八祭万神祭)。故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
华夏民族传统的12个主要节日: 除夕,新年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伏羲父亲节,女儿节);清明(寒食)节;端午端阳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月夕节;重阳敬老节;冬至节祭地扫坟;祭灶日(小年)。
为农历或曰夏历,中华历的日子。
问:道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