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三大奇书之一。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自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
顾名思义,“内经”是讲内科方面的疾病,据《隋书.艺文志》记载,除了有《黄帝内经》外,还有一本《黄帝外经》。这两本书是姊妹篇。看来,《黄帝内经》是针对《黄帝外经》说的。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
《黄帝内经》现分为两本书,一是《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二是《灵枢经》,简称《灵枢》。《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素”字,可作根本解释;“问”就是黄帝问岐伯的意思。《灵枢经》中的“灵枢”二字,明代名医张景岳有这样的解释:“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人身属于阳的精气叫神,属于阴的精气叫灵,是说这本书论述了“神”与“灵”的关键扼要的内容。
《黄帝内外经》又分为《内经》和《外经》。《内经》又分为《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一共为八十一篇,讲的是人体调养、治疗、修身养性之事;《外经》也分为两大部分,为《祝由科》与《长生卷》,共三十七篇,《祝由科》讲的是起死回生之术,《长生卷》则是包含修仙之法,长生不老之道。
黄帝外经关于它的民间传说,还是相当丰富和十分有趣的了。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歧伯两人外,名气最大的是俞跗(音夫)。他的医道非常高明。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据说,他治病一般不用汤药、石针和按摩。而是诊断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术时就用刀子划开皮肤,解剖肌肉,结扎筋脉,除去病根。经过这番手术以后,病人的精神和形体很快就能恢复正常。所以,那时人们称赞俞跗的医术是“出丧的灵车能返回,要埋的死人能复活。”
传说有一次,俞跗出外看病回来,刚一进村,就听见哭声。一打问,原来是邻居的孩子突然死了。他顾不得进自己的家,急忙先到死者家里,问明孩子死前的病况,就让人赶快把孩子从“葬罐”里拉出来,他脱去孩子的衣服,用刀划开肚皮,拿出肠子一看,原来孩子吃了过多的未烤熟的肉,肠子一下被堵住了。俞跗很快将肉食挤出,使肠子畅通,然后理好肠胃,缝合伤口,最后又给孩子鼻子塞进了一些草药。不到半天时间,孩子就慢慢复活了。
还有一次,俞跗在过河时,发现一个掉河里淹死了的女人被几个人打捞出来准备埋葬,俞跗挡住他们询问死者掉进水里多长时间。抬尸体的人说,刚掉进水里,捞上来就断气了。俞跗让他们把尸体放在地上,先摸了摸死者的脉搏,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后又让人找来一条草绳,把死者双脚捆绑好,倒吊在树上。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为什么要这样做。死者刚一吊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时,俞跗才叫人慢慢将死者解下来,仰面朝天放在地上,双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压一放。最后他拔掉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在死者鼻孔上观察了一阵,发现发丝缓缓地动了动,才放心地对死者家里人说:“她活过来了,抬回家好好调养吧!”
俞跗还有一次在山谷走路,忽见一个年轻的猎人不慎从悬崖上跌下来,被半山腰的藤条挂住脖子,上不去下不来,又喊不出声,俞跗正在着急时,迎面来了一个跛子老人,俞跗请老人设法把吊在半空的年轻猎人救下来。跛子老人一看,二话没说,取下腰间的弓箭,“嗖”的一声,射断藤条,猎人掉落在地,眼看着没气了。俞跗蹲下为死者切了脉,从地上采了一把野草塞进猎人肛门,又用手紧紧捂住猎人的鼻孔。时间不长,就把塞进鼻孔的草药喷出来。俞跗这才松了一口气,说了声“有救了!”跛子老人在旁边看到这样的医术,嘴里不停地说:“活神仙,活神仙!”
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卷目,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公布于众,仓颉就去世了。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俞执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这也许是《黄帝外经》失传,至今没有找到的原因吧!
内经与外经不能理解为内科与外科的医学论述,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源头,就像汉语言文学的源头是诗经一样。现在的所谓<皇帝外经>是清朝人陈士铎写的<外经微言>。外经有没有这部书,目前也未肯定,但从陈士铎的外经微言看,是有所本的,里面论述的医理有许多内经里没有讲到。有说台湾倪海厦医师在大陆得到一本,他确信是真的古本。现在看到的《帝外经浅释》是张岫等注释,军大出版社2007年出版。
《黄帝外经》的解释有很多种。古代大家写书,经常把两本书分成内篇和外篇,比如《庄子》有内篇、有外篇,《抱朴子》也有内篇和外篇。可能是《黄帝内经》阐述了一些中医的理论,《黄帝外经》阐述了另一些中医的理论,可能还是理论。因为称为“经”的东西,它指的是道路和方向,它不是那种“论”,不是技术层面上的东西。
外经是外科手术的理论?有人说:华佗的那些那么高超的外科技术,不是凭空掉下来,也有实测,所以有的人讲《外经》是外科,包括中医现在讲这种整骨、整形。其实也是《黄帝外经》的一部分内容。还有,比如说华佗他临死前写了一本叫《青囊经》,总结他麻醉的药方、外科的技术,相传给狱卒,结果狱卒不接受,他只好“索火而烧之”,就把这本书烧了。烧了一部分,但是留下一部分给冻了,就是做手术部分。包括现在我们做那种给猪啊、鸡啊,做阉割手术,那个手术非常精巧,疮口小,而且感染率非常低,愈合得非常快。
就是说从对经络的认识来讲,中医说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有三百六十一个腧穴;另外,人还观察到动物也有经络,也有腧穴,比如说猪啊、狗啊,都有。这些都是古代的那些很高明的巫师或者医师,他有望气的本领,就像扁鹊一样。《史记》记载,扁鹊学医学成以后能够什么?能“尽见五脏正经”,他有一种超人的感觉能力。所以在这种感觉能力下再去扎针做手术,那就是相当高。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
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这种方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编者按:关于中医存废之说:除非告别中国文化,否则无法告别中医;除非告别中华民族,否则无法告别中医。古人说:上医治世,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是治心的人本主义。西医是物本主义,是见病不见人。现在西方已经开始回归自然疗法,有些接近中国传统的治疗,可惜中国本土为了利益,却变本加厉采用西方开始淘汰的方法,可悲啊!但是民间及社会大众都在兴起保健按摩等中医方法,可喜可贺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