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仙李白鲜为人知的四次婚姻之谜

(2009-10-31 17:19:19)
标签:

文史

李白

婚姻

子女

谜团

剪辑

文化

分类: 文史漫谈

诗仙李白鲜为人知的四次婚姻之谜

(论坛点击量717)

李白,这位我国文坛上彪炳千古的大诗人,一千多年来,许许多多学者在研究他的人生经历时不可避免对他的婚姻家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不经要问,李白的婚姻情况到底如何?他结过婚吗?结过几次婚?他的妻子是谁?夫妻关系怎么样?生了几个孩子?孩子的情况如何?可是,现存的史料太少,仍然让人扑朔迷离。

与李白同时代的魏颢是李白的狂热崇拜者,曾到处追踪李白几个月,相遇后两人甚为投缘,李白赞他前途无量,说他将来必得大名,还对他说,你飞黄腾达后,不要忘了我和我的儿子。后来此人果然中进士。他在为李白编《李翰林集序》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李白婚姻和子女权威性的话:
    “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这段文字,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信息:李白结过四次婚,二次是正式的,用了一个“娶”字表示;两次是一般的同居,用了一个“合”字表示。

事实与这段文字多少有点出入。李白的两次正式婚姻都不是“娶”,而是“赘”,“入赘”。

结发妻子许氏女,大家闺秀才貌齐

李白的第一次婚姻,是他从偏远的四川来到江汉地区后实现的。安陆的许氏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在安陆成亲以后,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他在给安州裴长史的信中说:“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曰移三霜焉。” “见招”就是“入赘”。他曾描述自己“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这十多年中,他基本上生活在湖北安陆,虽然绝大部分时间仍在“名山游”,但还算是“常回家看看”。

许家小姐是一个有才有貌、有很高文化修养的大家闺秀,不愧为相门之女,婚后有好多关于他们夫妻的故事。据宋长白的《柳亭诗话》记载,一次,李白写了一首《长相思》给夫人看,最后一句诗是:“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这位相门小姐看了微微一笑,说你听读过武后的诗吗?我背给你听:“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看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好没面子,本来想在夫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现在反被看出自己模仿的痕迹,可见这位相门之女非同寻常。

许夫人大概死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当时李白四十岁,还正在南阳游玩。

儿女名字多怪异,里中蹊跷费思量

李白与许氏生了一女一男。女的叫平阳,出嫁后不久便死了。男的叫“明月奴”,李白是“华侨”,受西域文化影响,取名自然不同。明月奴意思是像月亮一样明亮的小家伙(奴是妮称),明月奴,名伯禽。他姐姐叫平阳,李白在《寄东鲁二稚子》中说:“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如下流泉。”这里提到了他的女儿名叫平阳。平阳是汉武帝姐姐的名,嫁后寡,后嫁大将军卫青,能歌善舞。李白也不在乎她是个寡妇,同样用这个名。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像平阳公主那么漂亮,能歌善舞。这也与中原汉人不同。对寡妇名字也不忌。他小儿子名字颇黎也是怪怪的,其实就是“玻璃”,就是要孩子像水晶那么明亮,从起名也可知李白受西域影响之大。

伯禽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实际早已出现。周朝的开国元勋周公的长子,名字就叫做伯禽。大多数史学家在解释李白的用意时,都采用了当代古文研究学者唐兰的看法:“‘伯禽’名鲤,谐‘理’或‘李’,指司法也。”这就说明李白为长子取名“伯禽”,意思是暗指这个孩子姓李。

这个说法比较合理,值得肯定。李白第一次和许氏结婚时,是入赘到许家,按照风俗和惯例,子是不能够从父姓的。因此李白采用了这样一个隐晦的做法,暗示这个孩子是李家之后。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提到的“明月奴”,究竟是指谁。郭沫若先生认为“明月奴不像男孩子的名字”,表示“明月奴”指的应当是李白的女儿平阳。但从现在可供考证的材料来看,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小名就叫做“寄奴”,晋时人王敦称明帝就叫“黄须鲜卑奴”。这说明“奴”这个字眼是一种昵称,多数用于男孩子的小名之后。因此“明月奴”指的应当是李白的儿子,而并非女儿。

李白在一些诗文中经常提到伯禽,在他流放夜郎的期间,伯禽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直到他去世。这说明李白对于伯禽很喜爱,因此用这样一个爱称来表达。

长子伯禽,一生追随其父左右。李白死后,伯禽留在其父逝世之所安徽余乐(今安徽宣州)。伯禽有两女,生活窘困,嫁于当地农夫.宣州太守因其祖父之名欲将其二人改嫁当地富商.可二女皆为贞洁之人.从一而终,不愿改嫁!

魏颢为尊者讳,故意避讳了这个“赘”字,笼统地说“娶”。可是,李白在自己的文章中却不避讳,大大方方地说自己是入赘。

李白从小生活在胡人中,对中原文化中这样的习俗没有切身的感受。在男女婚姻关系上,李白显得很开放很现代很平等。李白从偏远的四川来到中原地区,举目无亲,要升迁、发达,在李白看来只要有机会让他一展才华,实现他的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招女婿又有什么关系。有时,李白也很灵活,很庸俗的。

                      二任妻子宰相孙,相濡以沫共患难
    李白最后一任妻子宗氏,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这个女子大约是李白五十岁左右结合的,也跟了李白好多年,后来跟李白上庐山。李白入狱流放时,她与家人还极力营救。李白被赦后,可能又见过一面,后来李白又想去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从此再没见面。

小妾不堪寂寞苦,李白反省诉衷肠

另外,李白的两个妾,那个姓刘的女人,据说是不守妇道,“不贤”,把李白给蹬了,说你再不回家,就与你李白离异,因为李白长年不回家。
    李白很气愤,写了一首《雪馋诗赠友人》斥骂这个女人,说: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疆疆(?);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鹊之奔奔,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然而,作为丈夫,李白也为自己长期不在妻子的身边而反思,他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好丈夫,他在一首《赠内》诗中写道: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嫁与李白妇,何如太常妻”
    李白甚至用“去妇”的口吻写了《去妇吟》,为这位大胆离去的人妇的行为辩护,也表达了自己的愧疚和反省之心: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及此见君归,君归妾已老,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余身欲何寄,谁肯相牵攀……”
    “忆昔初嫁君,小姑方倚床,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他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模拟去妇的口吻对小姑说,“今后你嫁人,可千万不要嫁给像你哥哥那样的人啊”。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不能不为李白的真诚感动。
    如果说那位挨骂的“去妇”还有个姓氏,我们还知道她姓刘,那么,李白在山东的那位妾,就连一个姓都不知道了。这位“鲁一妇人”,为李白生了一个儿子。就是颇黎(玻璃)。取其纯净闪亮之意。又有个小名叫天然,希望他自由自在地成长。李白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就像他的诗句,是很有个性的。可惜,李白不久就又远走高飞,与家人天各一方,一门散百草,从此再也没有相见。颇黎(玻璃)的命运,也成了一个永久的谜。

检点李白的婚姻生活,我们无法用庸常人的标准去评价这位天才诗人的婚姻,他的扑朔迷离的婚姻生活如同他的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同样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