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数字化考核”理论首创者 管斌全
请问校长:
您是如何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
您是怎样发放绩效工资的?
您知道吗?
中国95%以上中小学校的教师绩效考核出了问题!
教师们对绩效工资的发放100%有意见!
由于绩效考核不合理导致教师们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您了解吗?在中小学校实施“数字化考核”,可以帮助您破解以下四大难题:
什么是“数字化考核”?
就是用数字(加分和减分),对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然后根据得分高低进行排名,以达到提高教师积极性、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的目的。
1.“数字化考核”是“中、高考成绩单”!
如何考核学生三年的学习成果?用数字——中、高考成绩来评价。
如何考核教师的工作成果?用数字化考核的分数和排名来评价。
谁能上北大?参加高考,按照分数高低录取。
谁能评优?考核分数前三名的就是优秀。
2.“数字化考核”是“打篮球”!
每投进一个球,就加2分;每做一项工作,就加10分;投球越多,得分越高;做事越多,积分越高。
你不干活,哪有分数可加?
3.“数字化考核”是“赛马”!
谁跑得快,谁是真正的千里马,不拉出来比比看怎知道?
4.“数字化考核”是“算账”!
做一件好事,就记一笔账,到月底给你结账。不算账怎么知道每个人的“家底”?不算账怎么知道每个人有几斤几两?
“数字化考核”与传统的教师量化考核的最大区别:教师对考核结果——分数和排名的认可度高达95%以上!
为什么教师如此认可“数字化考核”?
因为“数字化考核”的考核机制和评分标准比传统的教师“量化考核”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操作更规范、更公平、更公开。我们使用《奖扣分通知单》和《数字化考核软件》每天对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量化打分,然后公布排名,非常注重抓过程管理,一天一公布,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
在中小学校实施“数字化考核”可以帮助中小学校长破解以下四大难题:
各位中小学校长,请问你在管理教师的过程是否遇到以下问题:
1、不愿意多干活。只要不是老师的本职工作,你布置的一些突发性、临时性工作,如公开课、竞赛任务、征文活动、上级领导突击检查,有些老师总是推三推四。
2、做事拖拖拉拉、敷衍塞责。你布置的一些常规性工作,如些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征文、工作计划和总结,有些老师总是拖拖拉拉,即使完成了也是在应付你。
3、不愿意当班主任。认为班主任工作辛苦,报酬太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4、不愿意管学生。对一些违纪学生,有的老师置若罔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5、教学观念落后。一些教师教学方式传统落后,上课满堂灌,课后作业满天飞,你多次指出其不足指出,可是他仍然我行我素,不思改进。
6、职业倦怠: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
面对这些问题,你如何去解决?
一不准扣工资,二不准开除人,请问公办学校校长,你用什么去管理老师?
一无“人事任免权”,二无“工资奖扣权”,“校长负责制”可谓徒有虚名,很多公办中小学校长对教师几乎没有管控力,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管理教师。
靠人格魅力?
靠思想引领?
靠文化建设?
在一些重点中小学,如果老师们的整体素质比较高,以上方法或许还管用;但是对于一些普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老师的自觉性比较差,以上招数一点用也没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学校管理教师的方法是制订严格细致的管理制度,用条条框框去束缚教师,殊不知制度管理只能起到约束人的作用,把人给“管死”了,没有办法“激活”人,无法起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作用。
我们经过大量实践发现,激励老师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分数和排名——“数字化考核”去管理老师、评价老师,因为老师是知识分子,都很爱面子,分数和排名关系到个人声誉,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全方位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数字化考核”用法治取代人治,让管理变得简单,让教师充满活力,是中小学校长管理教师的最佳方式。
绩效工资怎样发?校长们的做法大致如下:
1、吃大锅饭,搞形式主义。
有些校长担心绩效工资差距过大会得罪人,影响学校的稳定、和谐,于是,他虽然也在搞绩效考核,但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装装样子而已,给老师们发绩效工资几乎是平均分配,差距不大,绩效考核形同虚设!
弊端:这样做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大家拿的绩效工资都差不多,你说老师们会有积极性吗?于是乎,有的教师拈轻怕重,工作能推则推,能少干就尽量少干;有的老师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老师要求减轻工作量,长期请病假。
2、量化考核,以分换钱。
有的校长根据德、能、勤、绩给每位老师打分,到学期结束汇总每个教师的考核分,学校用绩效工资总量除以全校教职工总分,计算出1分是多少钱,然后把老师的分数乘以系数,算出每个教师的绩效工资。
弊端:这样操作危险性很高。如果有老师因为对考核制度、评分标准不满,势必会分分计较,有的人可能会为了1分之差,跑到办公室找你的茬,搞得你焦头烂额。
3、一切用成绩说话。
有的校长以分数论英雄,根据考试成绩发绩效工资,谁考得好,谁拿的绩效工资就高,教学成绩成了发绩效工资的唯一依据。
弊端:为了考出好成绩,多拿点奖金,教师之间明争暗斗,矛盾很多,人际关系紧张,极易造成两个严重后果:
(1)同一年级同一备课组教师之间单打独斗,勾心斗角,无法进行有效合作,提高备课组整体成绩。
(2)同一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争抢时间,大量布置作业,加大学生的学业负担,无法提高班级整体成绩。
4、多劳多得。
有的校长怕麻烦,为了省事省心,简化考核方式,只根据工作量发工资,谁上的课多,谁的工作量大,谁拿的绩效工资就高。
弊端:我们抓考核是为了提升绩效。什么是“绩效”?“绩”,指的是教学成绩、工作业绩;“效”,指的是工作效率。我们抓绩效考核,要的是成绩、效率,要的是结果,要的是功劳,而不是苦劳。
5、维护领导利益。
有的校长为了调动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或者说是为了维护领导干部的利益,特设岗位津贴(职务津贴),不同级别的领导每个月领取不同的职务津贴。有的领导不上课或者一周上几节,却还要拿教师的平均课时津贴。
弊端:绩效工资成了学校管理层以权谋私的工具,非常容易引起普通老师的不满,干群关系紧张。老师们有怨气,带着情绪工作,难免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6、二线拿平均,一线去考核。
有的学校的后勤员工、教辅人员不参加考核,拿平均绩效工资,一线教师参加考核,结果有的老师拿不到平均绩效工资。
弊端:很多老师认为这本来就是我的工资,凭什么被别人拿走?因为没有拿到平均工资,愤愤不平,有的老师一气之下干脆向校长打报告,申请退居二线。
绩效工资到底该怎样发?
我们通过“数字化考核软件”和《积分考评表》对全校教师进行大排名,从第一名排到最后一名,而且在分数面前,老师们无可争辩。因为“数字化考核”实施精确考核,评分标准科学合理,考核方式公开透明,每位老师的得分和排名一清二楚,孰优孰劣、孰好孰差一看便知,谁干得多,谁干得好,谁的分数就高,谁就优秀,谁的绩效工资就高。
我们明确告知全校教职工,考核机制是“赛马制”——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学校将根据考评分数划分等级,不同的考核等级享受不同的绩效工资、福利待遇、评优评先。
你觉得这种考核方式科学吗?合理吗?你觉得这种发放绩效工资的方式公平吗?可行吗?
假如今年教师节教育局分配给学校三个市级优秀教师的名额,你认为怎样评选才会让老师们百分之百心服口服?
一些校长把主观判断和人为因素,作为决策的依据,缺乏令人信服的客观依据,很容易导致老师们的不满!
我们认为:优秀不是“评选”出来的,优秀是“考核”出来的!
无论你怎么选,大家都有意见,结果往往是表扬了一两个,打击了一大片。
一切用数字说话!拒绝模糊,追求精确!“数字化考核”主张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就像学生的考试成绩统计表一样,每个人的分数和排名一清二楚。评优评先直接与分数和排名挂钩,从根本上起到激励教师的作用,彻底解决了评优评先的难题。
分数才是硬道理!
成绩才有竞争力!
得高分者得天下!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教学质量就是生命线,就是立足之本,所以当校长的都非常重视抓教学质量。但是,有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容乐观,长期徘徊不前,很难有大的突破。在升学考试成绩排名面前,校长们倍感压力。
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无数人为之绞尽脑汁,可以这样说,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绝招。
很多学校靠严格管理,老师死教,学生死学!靠题海战术!靠加班加点!靠“拼时间+拼体力”!靠牺牲师生的休息时间和身心健康!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累,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悲哀!
综观天下,目前中国众多中小学校使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料、试卷,二是考试成绩排名表。校长用考试成绩排名表去“抓”教师,教师用作业和试卷去“抓”学生,把人“抓”得你死我活。
老师们通过布置大量作业,以此来抢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们苦不堪言。领导们则挥舞着考试成绩排名表,用“胡萝卜+大棒”激励着老师们为分卖命,为排名争得你死我活。
那么,怎样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且成绩还不错呢?
众所周知,抓教学质量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的管理、德育、师资、生源、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教学质量就很难抓上去。
因此,我们要想抓教学质量,必须抓好两大系统:一、管理系统,二、质量系统。管理系统主要抓“绩效考核”
,质量系统主要抓“轻负高质”。
我们认为:欲抓质量,先抓管理;管理是“因”,质量是“果”;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
一所学校如果管理得好,教学质量一定不会差;一所学校如果教学质量不高,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就像一位班主任一样,如果班主任管理水平高,这个班级的教学成绩一定不会差。
管理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流的管理,可以让三流的师资、三流的生源,创造一流的成绩!而三流的管理,可以让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生源,沦为二流的学校!
管理出质量,没有规矩,哪有方圆?
试想:如果学校没有一支齐心协力,有强大凝聚力、执行力、学习力的教师团队,要想持续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这可能吗?
试想:如果老师们是一盘散沙,工作积极性不高,自由懒散,即使领导只抓课堂教学改革,只抓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老师们会听话照做吗?
因此,我认为校长首要工作是解决管理上的问题,狠抓执行力,狠抓基础管理,而非教学问题。学校领导只有把教师管好了,把教师团队打造好了,把老师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转变了,你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搞课堂教学改革。
怎样抓管理?
抓制度建设?抓文化建设?抓团队建设?抓执行力?抓教学常规?抓高效课堂?抓师资培训?抓教科研?……
以上这些方面要不要抓?当然要抓!但是,如果这些方面都要抓,那就变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重点,以上这些问题都要抓,但都不是管理的核心,你必须抓住学校管理中最最核心的一点——对教师的绩效考核!
学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人的问题,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好办。那么,在学校管理中,教师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积极性的问题,如果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其他问题都好解决。
怎样解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问题?绩效考核!
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把绩效考核工作做好了,就解决了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为什么呢?
因为——
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
管理就要考核,考核就是管理!
不抓考核,就无法激发教师的驱动力,就无法有效提升执行力!
绩效考核是管理最强有力的手段!
破解了绩效考核难题,
就解决了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
我们经过实践检验:凡是使用“数字化考核”在一个学期以上的实验学校,教学质量一定能够大幅度提升;凡是使用“数字化考核”在一个学年以上的实验学校,教学质量一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有多所“数字化考核”实验学校成了当地教学质量的“领头羊”。
为什么?
因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什么提高了?
因为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态度转变了,观念更新了。
教师的素质为什么提高了?态度为什么转变了?观念为什么更新了?
因为“数字化考核”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动力和热情,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老师们的学习了和执行力,增强了老师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改变了老师们落后的教学观念。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在学校导入了“数字化考核”,制定了一套适合学校管理实际、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解决了教师的绩效考核难题,学校将会发生如下变化:
如果您想学习“数字化考核”落地的五大策略,诚邀您参加“第5期中小学校长数字化考核高级研修班”
1、怎样发绩效工资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一不准扣工资,二不准开除人,请问您用什么去管理老师?
3、“数字化考核”为何要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
4、潍坊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优秀是“计算”出来的,怎样用“数据”管理学校?
5、“中国第3期数字化考核高级研修班”的7大创意
6、免费赠送最受中小学校长欢迎的一本书——45万人已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