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小镇歇武

(2012-12-24 19:36:12)
标签:

逻逊嘉措活佛

玉树第一棵树

拉布寺

多干寺

石渠

分类: 从唐蕃古道走向黄河之源

        青川交界处的小镇~歇武(2012-7-14,海拔3850M)

                       ----从唐蕃古道走向黄河之源17

   过了通天河大桥没多远就来到了位于称多县的歇武,这是一个海拔3850米,藏族众人口占了99%的小镇子。来歇武镇原本只是路过,去黄河源头必需经过,是当晚的宿营地,没想到这个居于川青两省交界处的小镇子不仅挺有看头,还让我获得了一次与藏僧的实际接触。

http://s3/middle/4fb2bb8f4d197925e7862&690

玉树称多县境内的的歇武镇,位于川青两省交界处

http://s16/middle/4fb2bb8f4d19793443a9f&690

歇武镇和多干寺

http://s16/middle/4fb2bb8f4d1979423286f&690

http://s4/middle/4fb2bb8f4d19794ef8733&690

歇武镇附近与河流相伴的草原,这条河可能就是从玉树流过来的扎曲河,然后汇入通天河,属长江水系

   通向"石渠"方向的路标竖立在镇子的显眼处,据说从这里出发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石渠,石渠我已关注了多年,是个很想亲临的地方。知道石渠还是1989年前后,那年刚回到成都就听爸爸说"小海到石渠看赛马去了"。几天后小海回来,一脸兴奋的大讲起石渠如何如何,什么海拔最高的县城啦、什么当地司机路过某险要山口时都要停车求神保佑啦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听小海讲当地人、包括在县城里的机关工作人员,在见到一位刚从境外回来的活佛时(仅仅是位"管着"石渠一带的区域性活佛)是如何如何的兴奋与激动。那时我对活佛的了解还仅仅限于字面上的那两个字,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才知道活佛在藏民心中的地位原来是非常高的。小海说的那位活佛记得叫"土登",当这位活佛知道小海一行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后,还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送给小海,见我听的认真,小海又把土登活佛的照片转送给我,至今这张活佛的照片还被我珍藏着。从这以后,见过不少人旅行到石渠后写出来的文字和照片,知道那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现在到了离石渠这么近的地方,怎么能不过去溜达一圈!可是此行已然去了不少原计划中没有地方,能挤出来的时间都用光了,回程的车票已订好,实在是没时间再去石渠了,只得望"标"兴叹。

   歇武镇离玉树很近,可这地方却没受到地震的影响,可能因为玉树的那次地震是"浅表型"的。到歇武时已近17:00时,吃过晚饭后,也顾不得一爬高就大喘气的高原反应,抓紧时间拉上1988年出生的泉州小张去看附近山上的"多干寺"。路上多次被人警告要留神狗咬,确实身旁总有狗叫声,是有点害怕,不过还算顺利,在天还没全黑时爬到了建在山坡上的多干寺。与午饭后在玉树县城去过的结古寺一样,多干寺也属萨迦派,也是建在可以俯视全城的山腰上,不同的是多干寺的规模要比结古寺小很多,不过看上去建的很精致,尤其是那一座座独立的二层僧舍,错落有序的依次排列,远远看上去很像是个度假村。在藏区游逛寺院时,总觉得那些红袍僧人对抱着好奇神态的游人是一种不屑的态度,所以每当想和这些出家人做些交流时总不免心生顾虑。可这次夜游多干寺却意外的成为了一位青年喇嘛的座上宾。

当时我正的准备拍下一栋僧舍的门牌,因为我怎么也记不住这寺庙的名子,门牌上有地址,拍下来不就有了"档案"嘛。也许是闪光灯的动静引起了楼上主人的注意,只见有人从楼上的窗口探出头来问道,"你在干什么吗"?我说明了动机后,不想竟得到了主人的邀请,"上来座座吧"。就这样,在去过许多藏传佛教寺庙后,这是第一次走进僧人的住所。一进屋就受到了一罐"红牛"的招待,主人是个不满20岁的青年,16岁出家,能说一口很不流利的汉语。四下环顾,发现室内干净、宽敞,面积超过30㎡,分为二室、一卫、一厨、一厅,有取暖和卫生设施,有电脑有电,食品饮料充足,还有些零散的书籍和光盘。真不错啊,没想到藏僧的生活条件如此优越,如果在考虑到当地相对闭塞的自然条件和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优越"前面还可以加上"非常"两字。歇武镇的人口还不到四千,靠当地财政支撑和当地百姓的供奉相信都不会让喇嘛们过上这样优越的生活,显然是靠国家的政策了~怀柔政策。房间里设有三张床,但主人说只他一人住。按说这本该是个能与藏僧好好聊聊的机会,而这也正是我所期待的,可是当时已经很晚了,第二天还要早起赶往黄河源头,另外就这么贸然的走进了僧舍,不会有什么不测吧~心里没底,于是在坐了十分钟后就起身告辞了。回到住处后得意的调出做客僧舍的照片向同伙炫耀,在我看来,这天晚上的经历十分超值。问了问同行人晚饭后都干了些什么,得知居然有人用这样宝贵的时间寻找澡堂,真是的,还洗什么澡嘛,也太"贵族"了。

http://s4/mw690/4fb2bb8ftd1b98c0d6683&690
歇武多干寺的青年喇嘛和他的僧舍

http://s15/middle/4fb2bb8f4d19796395dfe&690

从多干寺俯视歇武镇,当时已近21时,光线很暗,用1/8秒拍,结果比实际看到的还要明亮些

 

    睡前和店老板闲扯,"过几天这里有活佛升座仪式,又唱又跳的很热闹"店家说道。咳,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又去不成那才让人扼腕呢,对于这样的活动我可是有着浓浓的兴趣。

   在歇武还留下了另一个遗憾,就是没去成"小北京"。这次出行前作预案时,就将"小北京"的资料作为重点收藏起来, "小北京"是世人对"拉布寺"及所在村庄的美誉,因为100多年前这里的村庄就已按照道路、园林、河流的规划来建设,而在那个时期的玉树,还不曾有过别的哪个村庄是按规划来建设的。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还不是资料上所说的"规划",而是这里的树,据说玉树高原上的第一棵树就是最早从拉布寺生长起来的,事情的原委是这样:

   1902年,拉布寺的拉江宫·江云罗逊嘉措活佛去北京学习,发现在内地遍值的高大树木在自己的家乡一棵也没有,于是这位时年13岁的小活佛就在1904年返回玉树时,从西宁附近的湟源县购得2000株杨树苗带回。为此他雇了500头牦牛,走了三个月,才将这批树苗从800公里外的西宁运回拉布寺。这批树苗中只有60棵挺过了玉树那长达8个多月的严冬活了下来,由此拉布寺有了树,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玉树地区没有树的历史也就从此结束。为了保证这些树苗能够在并不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活佛让人在每棵树苗周围筑起泥墙,挡住风、雪和牲畜的侵袭,还给每棵树都起了一个神的名字,这样就没有人敢伤害树苗了。当时寺庙里的僧人对活佛也不是没有怨言,有喇嘛抱怨说,别的活佛给他们的寺庙带回来的是金银财宝,而嘉措活佛只带回来些柴火。现在的拉布寺为100年前首创的种树壮举专门建立了纪念馆,用以赞颂那位最早将树木在玉树引种成功的活佛先锋。写到这里又想起一件有关石渠的事,有种比较石渠与玉树区别的说法,说是"石渠没树玉树有树",原意是说石渠海拔更高,环境更恶劣。我想这"玉树有树"可能并不是因为环境的原因,而是因为出了个嘉措活佛。

    拉布寺离歇武很近,只是当时也分不清东西南北,头脑也不是那么清晰,如果事先知道拉布寺就在附近而且时间再抓紧一些的话,去一趟是有可能的。不过呢,既然我在来青海前就已然关注了拉布寺,到青海后又在拉布寺的附近的歇武镇住了一夜,也就自认为算是到过那里半次了,所以也就将行前作功课时记录下来的文字以及下载的照片帖在这里:

http://s16/middle/4fb2bb8f4d1979694d9ff&690

"玉树第一棵树"纪念馆

http://s8/middle/4fb2bb8f07b5bf5828167&690

100年前由嘉措活佛引种到拉布寺的杨树,玉树地区从此有了树

http://s5/middle/4fb2bb8f4d19797951e74&690

玉树称多县拉布寺

http://s12/middle/4fb2bb8f07b5bf5a132fb&690

记述第一位将树引种到玉树的嘉措活佛的展品

http://s4/middle/4fb2bb8f4d1979a97fb53&690

                                                     2012-9-10

 

 

逻逊嘉措活佛 玉树第一棵树 拉布寺 多干寺 石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