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冬:藏民族的金属护身符“天铁”

标签:
考古龙冬天铁托甲西藏文化 |
分类: 鉴古 |
藏民族的金属护身符“天铁”
龙 冬
藏族传统的护身符文化,同时也可以扩展到喜马拉雅文化圈来研究议论,甚至可以参照更为广大地域的文献物质材料。青藏高原和藏民族有着久远的与周边以至西亚南亚中原的交通,它从来就不是一处秘密荒蛮之地。在今天接触的藏民族传统文化里,很难具体区分哪些属于纯粹本土文化物质遗存。物质与生命流动,在文明进程里的“纯粹”也只是个伪命题。人类从海洋生出,这独特的由“尝试基因”构成的生命与大陆之关系在于“腹地汇聚”,无论高处腹地或低洼腹地,只要那地方适合人类繁衍,一定成为天然的多样文化现象的“铁磁承载”。民族为生存为欲望逼迫,它的发生与成长充满着迁徙流动。从不凝固的一个民族,它文化的开放、多元与包容,也是必然。大量外来文化,附加以地区民间古老流传的自然神秘信奉,藏文化由此逐渐树立自己的民族风格。或者可以这么看,藏文化是按照后来行政地理视角的“边疆文化”,还是亚洲腹地的“多样文明汇聚呈现”?这个问题,其实从地域包罗万象的文化表现上已经得到回答。
观察自古而今的信奉与审美流行,兼具护身符与信奉意义的首饰里,藏民族尤其喜爱天然艳丽的有机无机美石,比如松石、珊瑚、蜜蜡、琥珀、人工或自然形成的条纹玛瑙和海洋洁白贝壳、砗磲、珍珠,特别喜爱古老的工艺金属,如铜和铁。这其中必然包含这样的因素,首先物以稀为贵,从材质到工艺。再就是精神信奉在天然材质上人为强加的附着和贯通。最后是为信奉主动的工艺加工和制作。金属护身符大多与藏人的其他佩戴同样具备以上三个特点。
所谓“天铁”系汉语翻译,原文读音“托甲”,有“雷铁”“陨铁”之意。简要表述如下:一,藏民族人口流动性强,首饰佩戴即便于财富携带。天铁等护身符具有稀缺、家传、信奉、护身、财富等意义。二,天铁究竟是什么?藏族神话与传说里保存大量材料,有自然崇拜,有动物象征,残存着人类的原始心灵慰藉。也有将周边发达地区的金属实用或残件佩戴为天铁,比如别针、衣带扣、腰带扣、挂钩、发簪柄饰、经书扣、车马帐篷装饰件,甚至镊子、挖耳勺、小药勺、玩具、族徽军徽类标识、缝纫工具、甲片箭簇,等等。实际天铁为合金铜,由镍、铜、锌、铁、锡、铅、银、硫磺、铋、锑、金等多种材质构成,曾经人们习惯按照颜色议论天铁的合金成分。一般说,天铁和雷,和天,和神,和陨石,几乎没有半点关系。后来,从材质角度和部分宗教题材看,与佛教金铜造像倒是有着直接关联,甚至天铁的佛教题材应当完全归入金铜造像范畴研究。三,天铁的起源与护身符作用,从金属时代初期已存在。而西藏金属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600年。四,天铁有辟邪、信奉和实用,依照不同的题材和老残程度有不同的佩戴方式,或缝在皮革上,或包于织物袋,或挂在脖颈上,或系于念珠间,或佩戴胸前,或吊在腰际,不一而足,有规矩,也随意。五,天铁的分类众多,特别在佛教出现并传入藏地之后。避开佛教题材的多样,美隆(镜子、九宫八卦)、法物法器、释迦护法,仅就大的类别划分,天铁有服饰配件、车马配件、帐篷配件、宠物佩饰、首饰及残件、战争军用和残件、日常生活中所用金属器皿工具和残件等等,上面已详细谈到。六,什么不是天铁?依照藏人的信奉和价值判断,任何古老的金属,尤其那些历经血与火的战场,或者佛教造像随身题材的合金铜,全都具备神秘力量,它们都是天铁。藏人特别喜爱佩戴那些年代久远铜锈黑变的金属小件。其实,许多未曾锈变的黄铜红铜,年代比那些黑锈绿锈铜变的佩件还要古老。七,今天也有众多伪造古代天铁,从声音、质地、皮壳、锈迹、光泽和题材形制可以判断,但是伪造手段和样式的日新月异,任何专家古玩高手恐怕也会遇到辨伪的尴尬。
在天铁这一藏民族的金属护身符上,寄托着一个民族的物质审美价值,寄托着一个民族的信奉和情感。
大鹏金翅,红色合金铜,有部分黑变,高
6.7厘米,背后有两个拴系桥孔,西藏佛教文化,公元11-12世纪。
金刚手,红色合金铜,全黑变,高6.4厘米,背后有一处桥孔拴系,西藏西部佛教文化,公元12-13世纪。
金刚手,红色合金铜,全黑变,高4.5厘米,背后有一处桥孔拴系,西藏西部或尼泊尔西部文化,公元12-13世纪。
骑士圆牌,黄色合金铜,全黑变,直径4.9厘米,三圈葡萄纹饰,带有典型的萨珊文化特征,西藏文化,公元9-12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