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发言提纲

(2007-11-22 21:08:06)
标签: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

提纲

文学创作

安徽

分类: 文论
发言提纲

(龙冬·安徽省青年文学创作会·2004年元月)

 

一,先要讲的话

 

1,代表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祝辞。

   安徽自古人杰地灵,也是今天全国的文化大省、文学大省,许多作家同我们有过不同程度的良好合作,支持过我们的图书和期刊的出版。

   文学尤其是属于青年的。欣闻这次会议召开,我代表中青社专程赶来,借此机会向曾经给予我们工作支持的作家朋友表示感谢,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给予我们支持,多提意见,为纯正文学创作的出版做出贡献。同时,祝大会开得讲实际,有成效,圆满。

 

2,通报中青总社的联合

   年前的事情。强强联合。工作繁多。又遇一年中最大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赶大集。我不喜欢赶大集,就跑出来了,还是来咱们这里有意思。

 

3,个人的话

   我5号下午才确定来。刘老师要准备,我没有准备,更不会当众讲话,故现拟个提纲说一说。很抱歉。

   原本我们可以多来人,来领导,同大家见面交流,事情多,也做不到,也是歉意的。

   据说与会者都在40岁以下。我还不足39,这也是缘分。青创会从未参加过,来安徽的会,恐怕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我很高兴。

   再一个缘分,我文学创作初期,先结识安徽作家,数次到皖东天长,后来合著一本书,汪先生写了序,安徽文艺出版,是第一本书。现在人近中年,又来同年轻的安徽作家在一起。谢谢刘先平老师给我的这个宝贵机会,能同大家交流,学习。

 

二,结合编辑工作谈小说创作中问题

   

    下面结合编辑工作谈一谈小说创作中的问题。

    从来稿情况看和市场情形看,现在原创作品还是多,全国文学创作也有势头,佳作时有出现。可是我们的工作却感到了疲倦,似乎是要失掉了判断能力,提不起劲来。比如我们的“八点半”文学丛书,虽然取得了平均七千套以上的发行量,近一年来就显得后劲不足,品种跟不上了。当然,也有我们工作顺应市场和有限的人力集中于其他优秀图书的原因。但,质量好些的稿件的确不多。原因大致如下:

 

1,作家的学习不够:

A,写作功底普遍较低,甚至连起码的描述、比喻、文字流畅、抒情等都拿不下来。我们毕竟是用中文进行创作。不少的作家,甚至知名作家,恐怕连个有头有尾的短小完整文章也做不好。所谓文章是指散文、随笔。

B,行文不够清晰,叙述混乱,并非艺术创作,就是明显没有经过严格写作训练的症结。文本的陷落和丧失,甚至基本语言不通。

C,其他知识不够,不丰富,艺术气氛苍白。比如,音乐、美术、电影等,与其他艺术创作领域少交流,少借鉴,闭门造车,还不说历史、哲学同自然科学。

D,  成长过程急于求成,不踏实,最好先报纸,再刊物,再出书写长些的,要会写文章。否则,比如连个对话写作都拿不起。

E,错字问题,标点问题,也是基本功。高尔基的故事,那个作者说标点不重要,你看字,高说,下回你就来些标点,文字由我填上。在工作中真实地感觉到。有个文艺社年轻女编辑说,急了,我自己写吧,怎么都是这水平!当然是气话,写作不是说有就有的。

 

2,生活、思想不扎实,空虚。写东西有何意义?

A,远离读者。过于的个人化,且生发不出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小女人,离婚独身,琐碎的庸俗日子。也许这也是现实生活的存在,但,背后是什么?好的绘画背后都有光。要一点光。严肃作家应是当然的知识分子,同情弱势,批判的良知,是必要的。

B,有回,我带着问题去问沈从文,一个作家成长的条件是什么?海明威说:不愉快的童年。沈明白了,说:写写写,写字,写信,另外是玩。海的话,是要一个作家有对弱势对坎坷的感同身受的先天条件,沈的话,说明了基本功的练习和在生活经历中学习。

 

3,气质不够高雅,更不高尚,也没有幽默和理想。

A,有人讲,遗忘比回忆重要。也许这是造成作品情感不够饱满的直接原因。不讲纯正的情感,不爱自然,也不爱人,更不爱动物。一个长途司机在山里和动物说话,我非常感动,他有许多女人,他爱生活。

B,个人趣味寡淡,仅仅关注了身边那写零碎庸俗事件,艺术如毛说,总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吧。人家读书总要有所得,总要给予人家,生活本已浮躁、俗气,再给人家这些,总归不合适。能不能来点激情和美好理想,哪怕是梦想呢?《小王子》为什么流行?因为他单纯。

C,所以,多数作品怎么看都“土”。沈的《边城》为什么不“土”?高行健写长江也不“土”。我想讲的那个长途司机也不会土。再讲个黄河犯人的故事,也不“土”。为什么,有人写城市,甚至大城市,省会城市反倒土气了?因为眼光小,日常琐碎太多,没有深入到人的灵魂中去更多地开掘出美好的一面。人情世故皆文章,但也别过于世故,除非有个终极理想信念召唤着。

D,  我还是坚持咱们年轻作家能够走出去,短期长期地四处跑跑,五岳归来,审视故土同自己。刘老师62岁跑玛多,不容易。我们曾经走西藏到黄河上下跑,也在于长远将来,对观念性格影响,也长见识,如黄河的性别和玛曲的意思。

E,总之,长篇小说好的来稿不多,不满足。诚恳地期待安徽的作家们,特别年轻作家,给我们以气质气度不凡的力作。

 

三,结合图书市场谈小说创作中问题

    接着来结合图书市场谈一谈小说创作中的问题。

 

1,写小说不一定过多考虑市场,甚至不考虑也无可非议。但,出版不考虑市场是不对的,它是文化行为,也是商业行为,讲文化建设和积累,也讲生意,它的过程和手段都是复杂的,可以著书立说的。

 

2,先拿出几个数据来,引用得不完全,仅供参考参。2002年到上海南京东路和福州路两大书店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16岁——35岁之间的文学读者,调查人数73人,我们的问卷结果是(小数点忽略):

A, 37%的人最希望看到的文学读物是中短篇小说集,散文及其他占36%,长篇小说是25%。

B,特别在长篇小说阅读习惯上,有58%的人希望看到一个手指厚即15万字左右的读物,有28%的人喜欢两个手指厚即30万字左右的读物,14%的人无所谓厚薄,只要作品好。

C,被调查人中,最希望看到长篇小说的故事内容,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为——都市、青年、历史、情恋、其他、农村、官场和军事,仅在都市和青年内容上,喜好的人数就已过半,占到总数的75%以上。

D,文学说到底还是要反映情感。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情感喜好,纯美的情感占36%,异样的和忧伤的情感各占27%。这个问题我们有意设计得模糊些,原本情感就不是简单说清楚的,所以,对这一问题表示无所谓和不置可否的人还各占5%。

E,情感而外,在对长篇小说故事形式的喜好中,有63%的人喜欢扑朔迷离的故事,有27%的人喜欢线索单一的故事,不置可否的、无所谓的、具体而论的合占10%。

 

3,但是,不管怎么说,书店里人那么多,除教辅柜台、工具书柜台读者比较集中,文学类图书柜台也是人挤人,这倒是给了我们特别的安慰,文学毕竟是我们人类文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我们不能想象失去文学的生活,那一定是黑暗的。

 

四,结束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