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史迹考》3

标签:
历史 |
“丹陵”在何处?
关于唐尧的出生地,《春秋合诚图》载之曰“斗维之野,在三阿(山)之东南”。《竹书纪年》、《帝王世纪》又言尧母生尧于丹陵,尧从母姓而姓伊祁。上古史料因众书相互传抄,多生变异。所以,也有的书籍说尧出生于“丹丘”。
丹丘在何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丹丘,在直隶曲阳县西北。
曲阳之名历史悠久,据《曲阳县志》记载,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在今曲阳城西建土城一座,始称“曲阳城”。曲阳县以城得名。《水经注·滱水》:“城在山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曲阳),故此为上矣。”《读史方舆纪要》称“以在太行之阳转曲处而名”。山,指古代北岳恒山,也就是今唐县西北的大茂山,古为北岳,又名常山、恒岳。隋开皇六年(586)改曲阳为石邑,七年改为恒阳县。唐元和十五年(820)因避讳唐穆宗李恒名讳,复将恒阳县改为曲阳县。北宋熙宁九年(1076),析县境东北部军城入唐县。曲阳县属河北西路定州博陵郡。政和三年(1113)设中山府,曲阳县属之。金明昌四年(1193)析曲阳县西北部和行唐县北部境地,划入新置的阜平县。蒙古太祖十一年(1216)升曲阳县为恒州,辖灵寿、阜平、行唐、庆都、唐县、曲阳六县,属中书省中山府。太宗十一年(1239)降为曲阳县,属中
——————————
《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
书省真定路,至元十二年(1275)改属保定路。明代,曲阳县属定州所辖。清顺治十六年(1659)将阜平县东五社并入曲阳县,康熙二十二年(1683)又将原阜平东五社复归阜平县。嘉庆年间,定州支曹村划归曲阳县。1913年置范阳道,翌年改为保定道,曲阳县属之。
按《史记·赵世家》所载,赵武灵王二十一(周赧王十年)(前305年),进攻中山。赵袑为右军,许钧为左军,公子章为中军,由南向北进攻,武灵王统一指挥。牛翦带领骑兵,赵希带领胡、代的军队从西方的井陉关出击。牛翦与赵希穿过山谷,在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会师,攻下丹丘(曲阳县西北)、华阳(恒山)、鸱之塞(又名鸿上塞,在恒山。)阚骃在《十三州志》中说:“上曲阳有丹丘城,或曰:丹丘,恒山别名也,城在山下,因名。”所以,尧母生尧之地,也许是在北岳恒山之南的丹丘城中。有人指某某山的山洞是唐尧诞生处,我们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
其一,中国依历史记载认为,自轩辕黄帝以来已进入文明时代,而中国的考古研究更证明,在距今6000左右,就业已进入文明时代。其时,帝王所居有宫殿,百姓所居有茅屋,人们早就不住山洞了;
其二,庆都作为帝喾之妃,在没有任何特殊历史原因的情况下,绝对不可能生儿于某处荒山野岭的山洞之中,这种说法————————
见《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所引录。
不光不合情理,难以使人置信,在我们看来,简直是荒唐得可笑的。
其三,按着古史常识,城字出现很晚,古代的城池名始称这“丘”,如“青丘”、“顿丘”、“老丘”、“轩辕之丘”等。甲骨文中的“丘”字,就是画两城墙之间的一个剖面图()而为其字。所以,古史记载之“丹丘”也好,“丹陵”也罢,极有可能就是一个古城邑的名称。退一步而言,即使不是城邑名,它也应该是个地域名,而绝非具体的山名。
那么,这唐尧的出生地“丹丘”到底在何处呢?对此,由于年代久远,要找到非常准确的地方,恐怕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对此依照古史的记载,大致上是可以考较出一个地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