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重发
龙 年 元 旦 叙 谈
元旦,本来是指过去农历大年初一。后来,改元公元纪年之后,就把大年初一叫做春节了。这阳历的一月一日就被称作元旦了。各国的元旦,一般都要有元旦献词或新年贺词。可是明年这龙年春节离阳历元旦又特别近。怎么办?总不能一个月内过两次元旦,搞两次献词吧?不只是春节和元旦赶在一个月之内。而且这龙年,似乎也应当从阳历元旦算起才合乎中国的传统观念。总不能把2012年分称两个农历年吧?据说为此,每年这个时段出生的孩子,都为属什么属相和回答几岁了,而犯愁。于是就有了中国人的特殊年龄,叫虚岁。节日也就改称双节了。
春节是传统的节日,并非改元所能替代得了的。尽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过以元旦取代春节的节日意向。但始终没有过什么过节重心的转移。随着春节长假和十一长假的确立。春节是过年的传统观念,恐怕几十年内还是改变不了的。 颐翁有诗叹曰,
圣诞新年热一波,春节长假更热活。传统节日传统过,莫让新潮乱调唆。
商家无非想海赚,老礼简朴乐趣多。低碳素淡世环保,烟云水污缘侈魔。
元 龙舞动春将至
旦 溯歌寻雪花飘
快 言欢娱简约好
乐 福神佑逞逍遥
元旦的由来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
“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