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石景山(旧作)

(2022-11-12 11:02:29)
标签:

探秘石景山

旅游文化

时尚文化

文化采风

颐翁诗词

分类: 旅欧杂谈

探秘石景十景山

                                石景山山下遥望  十景山  山顶古塔
探秘石景十景山
                         十景山下     首钢的养鱼湖
探秘石景十景山                                    石景山下    首钢的蒸汽机车
探秘石景十景山
                              顺大路行至     半山亭
探秘石景十景山                                       山顶古塔全貌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远看永定河
探秘石景十景山
                           西部也是水   古时候至少是三面环水的一座孤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探秘石景十景山
    下面这双眼石井是1983年发现的,而上面那处是2004年发现的,所以应有十井之说存在啊!有待发掘

  旧作重发

                     探秘石景十景山

 

    天气晴好时,站在我家西晒台上,就可以望见,石景山顶上的那座古塔。不过以前没有太注意。自从首钢搬迁之后,我对石景山进行了几次探访。这才发现了她的奥秘。今天终于可以写这篇探秘石景或十景山博客了。这石景山在历史上的传说甚多,名称各异,如石井山,石经山,湿经山······山上建有大量寺庙,最早的古建筑应属金阁寺,历史可追溯到晋唐时期。似乎与潭柘寺齐名呢。目前已修缮或复建的有碧霞元君庙、元君殿、玉皇殿等。历史遗留大量的洞穴和石刻已有部分修复。可究竟为什么叫石景山?一直是众说纷纭呢。有人统计说有九个名字。即石井、石径、石经、石景、湿经、诗境、十景、十井、十径山······哈哈,可能还会演绎成十精、什锦、十金、拾金等等等等。其实这景点的传说故事,还真是越玄越好呢。我是持十景山的十景论者。

    这十景,不是燕京十景的十景。而是说登山到半山和山顶眺望四周所看到听到的十景。如望穿秋水,晓看卢沟,门头夕照,碧霞云天,春水漾日,永定河山,云天竹翠,法海无边,孤山鸣蟾,雪漫金山等等等等。遥想当年,这里永定河水经常泛滥,经常是一座三面环水,一面虚连湿地的孤山。山顶寺塔巍峨屹立,瑞绕云端,较比远在江南镇江的金山寺毫不逊色啊。也许就是辽金以前的某位南来的封王雄主,仿照镇江金山寺而修建的。特别是此地北部还有法海寺,龙泉寺,隆恩寺等寺庙相衬托。真不知这故事应从何时说起呢。也许早年间这里经常有山贼草寇出没,假扮成妖魔鬼怪,官家不得不修庙镇魔。亦或是仙缘故事传说不断,所以有京城第一仙山之称,是真是假,亦真亦假。百姓们倒是乐得归寺庙神仙管理,免遭官家欺凌。现在看来,恐怕不只是到康熙、乾隆下江南,才有那仿江南美景建筑,造园曰畅春,绮春,圆明,谐趣,清漪呢。早在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南蛮子来燕京的杰作。都说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其实当年又何止是一个潭柘寺独树一帜啊。这十景山等,似乎应当与潭柘寺、戒台寺等齐名才对啊。只是她没有编出公主在此出家的故事,也没有植寺前的柘树和造寺后山顶的龙潭,才被埋没了。不过这也编出了唐僧取经的经书,被永定河水所湿的湿经山说。还有那仙水人人可以来此取饮的双眼石井或十井等等,信众们纷至沓来,自然形成了十径和修成的石径,倒真是个诗境桃源的好去处啊。

    石景山,其实本名应是十景山才对。即便不是登山游览有十景可数,或许这里也曾是京西十景的首见实景,也未可知。由十景山演绎出后来的湿经山、石经山、十井山、十径山、石井山,诗境山,最后演绎为现在的石景山。哈哈,这可是颐翁研究考证的一大发现呢。有谁给奖没有?另外,现在这发现的两处双眼石井,都仿古搞了石制木制井架。恐怕是误会和误解了原来石井的原貌。那么小的井口,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石制木制井架?它们应当是用水瓢舀水的井口,最多也只能说是用小水桶往上拎水才对呀。至于为什么是双眼石井,那就真得有点人工造泉和打井的知识了。北京还真有双井这个地名呢。

    颐翁老家河北玉田药王庙有个暖泉河,那里有两眼向上翻水的泉。一眼是向上翻混水和黄沙,另一眼是向上翻清凉可饮的矿泉水。后来颐翁考证才发现他们是人工造的双眼泉。年代之久远也许可以追朔到药王孙思邈或华佗、扁鹊等等名医或道士们。他们是懂得人工造泉的。先是选在低洼地带,或是比较适合造泉的地方,如河北玉田药王庙的暖泉河,泉水可以直接流入附近的从梦泉流来的荣辉河。选址之后,先造一眼浅层地下水的泉,可以用来灌溉,后又造一眼可以饮用的泉。古时人们是很聪明的,很早就懂得了把饮用的井水与灌溉用的井水分开来。所以才有了双眼井的出现。尤其是在寺庙附近,如果有灌溉需要,肯定会有不同用途的水井打出来。即便不是在一起,也还是要有双重用途的井水的。只是离寺庙道观远的地方,一般人群不会十分讲究水的洁净问题而已。不过颐翁小时候看过村里人打井。他们也还是要首先选好要打的水井的位置的。特别是饮用水的水井的位置。不会随随便便的任意而为的。所谓风水仙生,自古就是中国的有识之士。他们为百姓谋福祉,何止是凿泉打井修寺庙啊。

    北京是地下水源丰富的龙脉位置。我们应当重视水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首先需要把饮用水与其他用水严格区分开来。千万不可把洁净的地下水源随随便便采来浪费呀。颐翁有诗叹曰,

          十景十井十径山,石经石景石井泉。

          泉井井泉饮洁净,庙寺寺庙湿经缘。

          诗境山泉禅茶品,贫僧塔影妙悟玄。

          古老北京谁呵护,为尊富贵善用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探秘石景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