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重发
另类感觉大觉寺
每次来大觉寺都有不同的感觉。此次更觉其勃勃生机。不只是红红的海棠、柿子令人口内生津。那嫣红游动追逐的金鱼,也似在诉说着古寺的幽情。虽是游人略略,居士乏陈,客房多数落锁。可毕竟还有些食客和茶客来此闲聚。文化氛围不错。若有心经营者把客房价格降到一般酸文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或是大老板们肯出钱相邀文人墨客来为其捧场助阵。也许这里会如前朝一样香火旺盛呢。也未可知啊。可惜现在的老板和官场都不重视这佛教圣地的宣传作用,更有看不起,也看不惯酸文人的遗风流传至今。当令文人和文坛,都忙着围绕时政在各大宾馆饭店聚首。他们更是很少有看得起网络和末流鼠辈的。闹得经常有如海南大学欧阳演讲被砸场子的对立等等。这就是京城各大公园都很少有茶客食客光顾的根本原因。颐翁有诗叹曰,
明争暗斗舆论凶,无去来处悟佛琼。
趣出如来天说法,寺觉大彻地梦龙。
窍通鱼游海棠笑,茶饮碑诉抱塔松。
美日星兵两航母,雷达舰导东海虹。















清雍正建的亭子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大觉寺 下到鹫峰山底,可以看到一条东西方向的铁路,沿着铁路线东行约1公里,就到达了大觉寺(如果绕大马路行走约3公里)。大觉寺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属西山八大寺院之一,曾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 西山大觉寺与其他寺院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中央为寺庙,两侧配院则被改造成茶舍、餐馆和宾馆,寺内也少见到和尚或尼姑的身影,各佛堂内都是统一着装的服务人员。主殿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典型皇家寺庙的气度;偏殿则休闲的园林风味,典雅古朴,是会友、聊天、喝茶的好去处。
自山门向上为中路,分别建有碑亭,放生池,放生桥,钟楼和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这些建筑历史悠久、外观大气磅礴,里面细腻精美,大殿内还放置了电子导航设备,可以查阅所属建筑的历史、文化及发展轨迹,十分便捷。 大觉寺是优雅的,主要体现在它的园林式设计风格,清泉、古树、玉兰、翠竹,老藤、松柏、奇石,无一不为它添锦。一进山门,300多年的玉兰树便映入眼脸,虽已是深秋,那浓密的枝叶还是让人心情愉悦,可以想象春暖花开时的大觉寺有多么的温暖。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而无量寿殿前左右各有一株银杏树,特别是右面的一株雄性银杏,高25米左右,胸径7.5米,相传是辽代所植,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乾隆曾写诗赞誉:“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缘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这样的老树总让人从心底产生一种敬畏感,它身上随便一根枝条,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每一片叶子记录了人间一个又一个轮回。
一股清泉从寺院最上方的山体中流出,在灵泉池中汇合后分成东西两股,顺着山势,沿中路各大殿两侧的水道而下,涓涓细流到山门前的放生池时已变为两股奔涌的水柱,在放生池的龙嘴里喷薄而出。山不在高,有水则灵,大觉寺正是得意于这泉水的滋润,才多出几分灵气,旧名灵泉寺取得非常恰当。
大觉寺无量寿佛殿上所悬“动静等观”的匾,是乾隆御笔。这句话还可以反过来读:“观等静动”。佛家认为:事物的动静是相等、相对的,动即是静,静亦是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观察事物,对它的动与静,应等量齐观。反读匾额亦可理解,即“观等静动”:当人们做事之时,不要着急去做,可以先给予观望、等待时机,同时静心思考,最后再付之于行动,又即“三思而后行”。正着读是世界观,反着读是方法论,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仅一方匾额,就不得不感叹佛学之深奥玄妙,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
大觉寺属阳台山麓,去鹫峰或阳台山时,可顺便去看看,四季都有应景,它不会让你失望的。 简介位于海淀区北安河,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寺院坐西朝东,依山而建。自东向西由山门、碑亭、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组成。地址海淀区北安河乡西山大觉寺管理处 交通路线
乘346路周家巷下车。驾车可从颐和园沿颐阳路到温泉路口左拐即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