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
大钟寺的遐想
颐翁好游。经常是一天去好几个地方。随时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就又去了另一个地方。清明节先去了大钟寺。接着又去了雍和宫。从清明祭祖想到了大钟寺,从大钟寺又想到了雍和宫。永乐皇帝,为什么要铸造大钟,建大钟寺?永乐大典,已经足以说明永乐皇帝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但他并不像其他皇帝那么期盼长生不老。而是十分务实地修法律规章典籍文化。同时铸造大钟,以流传后世。让后人众生钟声终生牢记祖宗的传承和文化。永乐之后的明朝,虽没有太大的作为。但明末已经像宋朝末年一样渐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状态。由于元朝和清朝两次大规模游牧外族入主中原,致使中国近代落后了西方百多年。这说明并不是文明进步总是直线上升的。也不总是落后挨打。落后的民族,入侵文明民族。历史的倒退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人类的世界文明方向在哪里?虽然信仰是多元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同时都在普及和提高。但人类的社会属性不断得以发扬,最终应当是集体意志的体现。这就是自由人联合体的总体大同趋势。道路肯定还会有曲折,有反复。人类历史各种政治经济形态,都已经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孰优孰劣?精英们如何抉择?似乎不应再有世界大战发生。可也很难说。欧盟无限制的东扩会不会惹恼俄罗斯?反攻倒算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美国处处为难中国,中国最终会不会难以忍受?日本的复仇,将剑指何方?这都不好说呢。其实按颐翁的想法和设计,还是可以以社会簿记的变革,逐步缩小人与人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差距的。并可以通过除市场之外的协商和网络交流交换等等形式,逐步实现大同世界由初级向高级阶段过渡。
颐翁有诗叹曰,遐想永乐帝昏庸,庸无大典无大钟。
钟声众生终生混,混腐资本市场明。
明明白白清何在,在东在市在史成。
史若华夏资兴早,打遍全球大同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