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诗经十

(2022-06-24 17:35:56)
标签:

旅游文化

诗词文化

时尚文化

论诗经十

颐翁诗词

分类: 诗词类
     论诗经十    论诗经 <wbr><wbr><wbr> <wbr><wbr><wbr>十 <wbr><wbr><wbr> <wbr><wbr><wbr>颂之周鲁商   论诗经十             
  论诗经 <wbr><wbr><wbr> <wbr><wbr><wbr>十 <wbr><wbr><wbr> <wbr><wbr><wbr>颂之周鲁商   论诗经 <wbr><wbr><wbr> <wbr><wbr><wbr>十 <wbr><wbr><wbr> <wbr><wbr><wbr>颂之周鲁商  论诗经 <wbr><wbr><wbr> <wbr><wbr><wbr>十 <wbr><wbr><wbr> <wbr><wbr><wbr>颂之周鲁商
  论诗经十颂之周鲁尚  论诗经 <wbr><wbr><wbr> <wbr><wbr><wbr>十 <wbr><wbr><wbr> <wbr><wbr><wbr>颂之周鲁商  论诗经十颂之周鲁尚
   旧作重发
             论诗经  十  颂之周鲁商

    诗经风雅颂,以国风为主,160篇占诗经311篇的一大半。分十五国展示。可谓圆满之数。小雅80篇,但有六篇仅有题目。实际有内容的74篇也算是个大数目了,约占诗三百的四分之一。大雅31篇,不到小雅的一半。颂有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诗经周颂与大雅篇数相当,但每篇内容规模都要小于大雅和小雅。为什么要有鲁颂和商颂?已无可考证依据。颐翁以为,鲁国是周朝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地,是管理最先进的国度。史载,鲁国分西鲁东鲁。西鲁历史悠久,夏商时已存在。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曾为夏王孔甲饲养龙鱼的刘累,为躲避孔甲而迁居鲁《逸周书·殷祝解》说夏桀也曾徙于鲁。商代甲骨文也有卜问“鲁受年”之类卜辞。鲁国有两个,其一为夏商时的鲁国,称西鲁。其二为存在于西周至战国时的鲁国,史称东鲁。东鲁是周朝的一个姬姓诸侯国,是周武王大弟周公旦的封国。西周初年周公旦留朝以辅佐天子,乃以嫡长子伯禽前往曲阜就封建立鲁国。鲁公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历时800年左右。都于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小部分。鲁国是孔子的出生地,说明鲁国文明程度一直比较高。加之紧靠姜子牙封地齐国,互为犄角之势。有鲁颂书于诗经,也证明孔子编纂诗经是事实。商颂则表明周朝不忘旧制,继承旧制以安抚百姓。周初,肯定是延用商朝祭祀上天礼仪大部分,而逐步变革为周礼。所以才有最终保留了下来的一些商颂在诗经里。现选周颂和鲁颂商颂几篇原文如下。
周颂  清庙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周颂  臣工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周颂  闵予小子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鲁颂  駉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商颂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於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颂,作为一种祭祀礼仪配乐之词,多有不甚押韵之处。而是以黄钟大吕的音乐为主。如“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乍一看怎么不押韵啊。其实是士和斯两个韵脚。而前一个庙和后一个庙为起句字。而“秉文之德。对越在天”这中间很有可能还有许多内容被删掉了。“肃雍显相。济济多士”与“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都有一个“显”字。结合此后墓志铭常有显考之类的字。更说明祭祀之礼,古时以显代替“先和仙”
隐喻已经逝去的前人享受庙堂尊崇之福。
    茹、求、牟勉强似乎有韵。但其他都很难说是韵脚。一是很可能当时读音与后来不同。二是祭祀礼颂本身故意不和常理用韵,以彰显先考的崎岖不平的人生之路。祭祀礼颂,很可能是哭出来的,为什么一定要押韵呢?不押韵才是真正在念诵先考的业绩和功德。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其实是在祭祀时训诫前来祭祀的后人的配乐之词。
    不要以为载入了诗经的,既然是诗,就一定要押韵。颂作为祭祀礼乐的音乐配词多数都是不押韵才对。只要是按四字诵出,有音乐敲击做声就很好听了。而民间所采集的国风,虽有配乐,却都是一般陶器。就连老子在他母亲去世时,也只能是鼓盆而歌。可见当时民间风俗与庙堂之上的礼乐祭祀是截然不同的。庙堂之上,多有大型青铜编钟敲击,声音洪亮深沉,又何必一定要有超过音乐声的押韵词呢?相对来说,鲁颂商颂,则押韵颂词要多一些。说明周朝与前朝不同。在庙堂之上是提倡肃穆无韵味颂词的。颂词只是配乐而已。鲁颂那马斯臧、马斯才、马斯作、马斯徂的臧、才、作、徂四字有何寓意?似应很有深意的隐喻或隐语。至今颐翁还没有悟出来。
    商颂之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紧接着是“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於赫汤孙!穆穆厥声”连用了三个声字。其实肯定不是后人作诗一般所用韵脚。那“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不仅都不是韵脚,而且“有斁、有奕、有嘉客”与前面的三个声字,似有作答之意。那“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是在说明周朝是保留了先民的“作、恪”的。希望“顾予烝尝,汤孙之将”能够原谅武王伐纣等等诸多战事的伤亡而安享于庙堂之上。
    纵观诗经风雅颂各个部分诗什分布,均以四言句式、音律表达很有笃定程序安排。这在当时没有标点很少虚词语气词的情况下,真是难能可贵的古代历史文献资料。颐翁有诗叹曰,
      文明风雅颂,大美载诗经。经典传承久,如今正视听。
      人民乐吾乐,宗庙敲钟清。击鼓德鸣远,公薄籍文明。
附周颂各篇之什篇目如下。
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  周颂·臣工之什
臣工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载芟良耜丝衣酌桓赉般 鲁颂·駉之什
駉有駜泮水閟宫  商颂  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的龙泉寺
后一篇:颐翁与博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