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东方经济学 特色论 7
新中国经济建设之路,是曲折的,是不断探索出来的。一直到现在,也还是处于探索之中。实践是第一位的。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走成了路了才成了理论。当初推行农村经济政策叫“三自”即指“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一包”即“包产到户”就已开创出了中国特色。到发起扩大企业自主权,实施多种形式“承包制”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那就更是中国特色了。东方经济学,不是那个人创造出来的。他是中国方方面面上下团结一心实践出来的。当初颐翁在社科院依据各种形式的承包制,提出外缘成本法,后来又进一步提出社会簿记论等等。那其实都是对现实实践的一种总结和对未来的一种探讨而已。谁都不要贪天之功为己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马克思一个人的创造。而是总结时代潮流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实践以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基础上,结合当时工人反对市场资本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若没有列宁领导的实践,到今天也许还是若干著作而已。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始终是实践第一的。当然理论一旦形成,其意义也非同一般。理论信仰的力量,永远大于实践人群本身的力量。理论总是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着。这就是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实践的意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还正在稳步前进着。她正在开拓出东方经济学。虽有西方经济学做铺陈和参照。但那已经不是照搬旧理论模式,而是在不断创新开拓出东方经济学理论的新生面。
东方经济学的理论特点就是实践第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唯是。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出理论的新生面。中国特色,是此前各国所没有的理论。其实,毛泽东的实践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理论创造的方向。随时适时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策略而不是墨守成规。作为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的颐翁,虽然多次想退出这个领域,搞文学文艺创作。但由于所学会计专业的认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返回经济理论研究。这不是在自吹自擂。但即便是自吹自擂又怎么样?有人大打抬伐也未必使其退却。或许是不打不成交呢,也未可知。
颐翁有诗叹曰,
商理商道风险大,汇商东方现曙光。漫说外缘成本法,社会簿记理论匡。
匡扶社稷看领导,盼望精英友贊镶。实事求是不能忘,分门别类特色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