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字诗 花团锦绣美香丫柳叶茶 图
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释义 9
老子 道德经 15、16、17章 原文
15章 古之善为道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章 致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 妄作凶 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全 全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没身不殆
17章 太上 不知有之 其次 亲而誉之 其次 畏之 其次 侮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 :「我自然」
道德经15、16、17章 颐翁释义
古时候善为道者,说道很微妙,很玄妙,也就很通达。
深奥到不可能全面认识的程度,所以只强调为一种状态。
就好象冬天过河(如履薄冰)全身心的害怕状态。
就像冰马上就要融化了一样啊。
怎么才能得到支持,如临深渊,
浑浊的怎么能静下来,慢慢的达到清了呢?
怎么能安定下来,慢慢的动起来呢?
能够保证达到这种状态,不要想得太多了,
只有不去想得太多,才能隐蔽地达到新的状态。
达到虚无状态,守住特别的静态,万物同时发展···
我才看到了反复,看到了芸芸万物···
各自恢复到它的根,归根曰静,曰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不知道常态,就要有狂妄,有凶险···
知道常态,常态就公开了,明了了。
公开了就全面了。全面就是天,天就是道,
道是长久的··· (只有道)
没有了自身,也就不会死了。
最高明的,就是不知道有它。其次是亲近而赞誉它。
再次就是害怕它,再再次就是诋毁它···
不足以信,犹如不信。这话说的多好啊!
成功了,事情就办好了。
老百姓都说,我们就该这样。
颐翁有诗叹曰,
百姓皆曰 顺其自然 自当太平 太平自然
百姓皆曰 大发其财 其财何来 太平何来
百姓皆曰 很想为官 官位何在 太平何在
百姓皆曰 无官不贪 贪官何在 太平何在
第17章 经典的解释是
最高明的治国之道,是人民感觉不到有『国君』的存在;
其次,是国家的『国君』受到人民爱戴,人人称赞他;
再其次者,是国家的人民畏惧他们的『国君』;
而最糟糕的『国君』,则是让人民产生反感、厌恶的感觉,随处都能听
见人民咒骂、侮辱他们的『国君』。
这种『国君』的能力及给人民的信赖感不足,人民自然无法去信任他。
而境界最高的『国君』,悠悠哉哉的行事就能胜任了,不需要对国政讲
太多的话。自然社会安定,人人富足。
老百姓都的认为:『我们国家本来就应当是这样的!』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相传老子生於中国的春秋战国初期,是一位大思想家,就连被尊称至圣先师的孔子向其『问道』之后,都曾感叹老子的见解高深,云:『朝闻道,夕可死矣!』。其住世期间,眼见世间乱象四起烽火连连,虽曾提倡无为而治的学说,但终不得圣主识其无私治世、回归大道的济世道法,遂传下此八十一章道德经。读者叁修此经后,相信必能得其般若智慧;看清世间诸法实相,早日体悟大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