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客》:克服眼前的苟且,才有诗和远方

标签:
太空旅客 |
分类: 文娱小区 |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会产生反作用。那试想,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黑屋子里,有诗和远方但没有希望,他是否会疯掉?如果有机会,他会不会拉一个无辜者陪自己等死?这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一个哲学问题。即将上映的一部科幻电影《太空旅客》中的男主就将面临这样的艰难抉择。从法律和道德上来讲,这样的行为无疑是错的;但从生死存亡的自然法则面前,在一见钟情的爱情面前,说什么道德、扯什么法律、论什么对错,似乎都是无力的,一部科幻片能做到这样的人性探寻和思辨很难得。
影片的故事背景放在了外太空,一艘飞船正在太空航行。它需要载着5000名乘客飞行120年到外星球移民,但就在航行到仅30年时,由于飞船故障使得处于休眠中的吉姆提前醒来……在故事上,这部《太空旅客》俨然没有《侠盗一号》那样从开篇就像吐豆子般的快节奏推进,它更像是升级版的《火星救援》,舒缓的节奏让观众看起来很舒服,让人会对太空的浩瀚、飞船内的空间和宇宙生活状态产生更真实的感触,毕竟时间永远是太空最可怕的命题。对于这一点,影片做了相当多的重点渲染,这也是整个故事的主要矛盾推进点。
在之后的故事情节中,男主吉姆要面对的就是上文所说的抉择。如果坐以待毙,他的余生将在太空航行中度过;如果不想孤独的面对余生,作为机械师的他可以唤醒其他乘客陪自己等死。这样特定的情境设计非常考验人物的内心意志,最后男主做了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选择,唤醒了自己一见钟情的女主奥罗拉。表面上看,男主的行为无异于谋杀,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这样的行为又是可以理解。如果他的作法可以让人联想到某种主义的话,那显然民粹主义是最接近的。那种为了看似正义的理由而去采取非正义的极端方式,到底最终又是否正义呢?
对于这个话题的探寻,影片并没有用过于暗黑色调来表达,而是通过男女主角浪漫的爱情来反面烘托,因为毁灭美好才是悲情的最高表现,显然这部《太空旅客》深谙此道。对于这段爱情戏的呈现,影片做的极为出色,在绝对的封闭空间、没有强烈戏剧冲突的情境下,讲好一段爱情很难,但詹妮弗·劳伦斯和克里斯·帕拉特通过自己出色的演绎,细腻的感情表达以及逆天的颜值完全将观众深深吸引进了故事情境中。他们虽然面前尽是苟且,但心中依然有诗和远方,那种乐观的表达和内在的暗流涌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看的很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