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者》:妻子报仇小三酿成血案的背后

标签:
微博有鬼娱乐 |
分类: 文娱小区 |
时下,惊悚类型的影视作品鲜见荧幕,早不曾见上世纪末香港惊悚类影片的水准与辉煌,更不要说经典层出了。话说回来,电影也是一种艺术的载体,也会遇到瓶颈,正如现在的小品人气下跌一样,所以惊悚悬疑题材作品亟需另一种载体的再现,来再筑辉煌。不少人将这样的想法放到了微电影这种表现手法上,但灵思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作为灵思传播机构旗下灵思网络影视中心投拍的首部以微博为主题的系列微电影《微博有鬼》之《目击者》,讲述的是一个丈夫遭遇车祸,而妻子在车祸现场挂起横幅,征集现场目击者看到的信息。表面上是一段感人的夫死妻悲的凄凉故事,内在却是暗流涌动,随着剧情的进展,观众猛然发觉一切的背后却是有人所使,这个人是谁?真的是这位妻子?……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颇具现实意义的微影片。在短短20分钟的时间内,表现出了多元化的内在元素。影片通过悬疑、惊悚的表面形式,深刻的剖析了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如微博,微博的出现是好是坏?众说纷纭。不过,微博是好的,因为它只是一个工具,坏的只是使用它的人。就像林肯所说,世界上没有卑贱的行业,只是卑贱的人。
这正是这部微电影的价值所在。它敢去面对一些敏感话题,一些其它电影不敢正相觑的话题。电影是一门艺术,但囿于现在的层层审核、票房收益、制作成本等因素的桎梏,往往都已脱离的电影的本身。编剧们的电影作品开始规避现实、脱离现实甚至落后于现实,表达不出那种历史的穿越力和高于人性的洞察力,体现不出那种直指人心的力量,这是有违电影自我价值的初衷的。
而作为首部以微博为主题的系列微电影《微博有鬼》之《目击者》,看罢之后会让人不由得陷入沉思。从表现上看,剧中的罪魁祸首是这位妻子或者是不忠的老公,但静下心来发现这其中的幕后黑手却是人的劣根性。一种盲从,无意识的盲从,这种盲从以微博为介质直接导致了《目击者》中“第二个”悲剧,也是最大的悲剧,发人深省。
当然,影片也有着不足之处。从片头丈夫出车祸给人以触动之外,其它尽皆“尿点”。以文艺片的路数走惊悚微博电影的模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当然,还有略显冗赘的人物及《赵氏孤儿》后半段一样的紧张无序的剧情推进也成了这部剧的阿喀琉斯之踵。
不过瑕不掩瑜,作为首部以微博为题材的微电影,《目击者》使的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优势,也更加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希望《微博有鬼》以后的系列可以自我完善,成为微电影这个新兴领域里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