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北京雪后暖和许多,万物似乎也要复苏了。街边已然有了卖削菠萝的小贩,桥下臭水河里的冰块也不知散到哪里去了,迎面一股暖风,好不惬意。
漫步走过小桥,忽被一飙女蹭身而过,我忙摸了摸手机,钱包,幸而都还在。让人不禁思索,人都说女人是水男人是泥,在我看来这类女子就应该算是水泥了。也许是一蹭之缘,我的眼神也跟她的身影走了挺远。她挤到了一堆人中,不见了。
我徐步走来,好奇的想知道这飙女还又会祸害到哪个人。挤进人群,原来是一个三轮车的书滩。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捂着鸭舌帽,帽沿放得很低,戴着洁白的口罩,这副模样是《法制进行时》里经常出现的脸嘴,然在他的眼神里我看得出,他是那样纯洁,就像阿尔泰山的金子。再看围着的人,有学生,有青年,还有几个大妈,都在打翻着小伙子三轮车上的书,有的走马观花的翻着,有的盯着某一页上的一句话沉吟思索着,还有的不住的点头。我更加好奇了,顿然忘记了追逐的飙女,顺手也拈起本书来观望。
“小伙子,这书怎么卖?”我一边翻着,一边跟他搭话。
“看有标价,要是喜欢可以买,不喜欢也没关系,有什么意见或是建议这有一个本子,您可以写下来,我会悉心接受。”小伙子应声回答。
我把书掉过来,查看了标价。什么?这也要32元,你以为你是卖教科书哪?蒙孩子钱。我刚要予以质问,见那小伙子又去给别人介绍了。看他和围观的群众关系甚亲,不由得让我摸不着头脑。
我顺势拿起了他那个留言本,我惊呆了,本中尽是益美之词,有感之才华横益的,有感之品行兼优的,有感之怀才不遇的,看完几页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满纸肺腑言,一把辛酸泪。让我不禁对小伙子肃然起敬,我花60多元买了小伙子两本书,不是因为大家都喜欢他,而是这些书都是他自己写的,自己花钱印刷的,更有震憾我心灵的内在的东西。我喜欢这样真挚的文字,也许中国文坛也需要这样的文字,这个时代也需要这样的文字。
这样的文人在街头卖书,是谁的悲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