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应趋势调整目标

(2011-12-06 14:38:48)
标签:

股票

顺应趋势调整目标

 

现在有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流传,实际上就是有目的地变相洗脑忽悠人。中国教育中普遍缺乏逻辑推理训练,小时候听家长的,上学时听老师的,工作后听领导的,领导后听愿意听的。又没有什么大辩论的洗礼,于是人云亦云、独立思考便成为凤毛麟角。许多人宁可无厘头地相信所谓专家提供的结果,而不肯踏实下来稍微分析下专家提供的建议是否正确,其中推导过程如何,这在证券市场中很常见,也是一些人能够赚想赚钱人的钱的原因之一。那些煞有介事的大师们,很难系统地论证自己观点形成的过程,而是要求受众“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般盲目听从。不管听众是否亏损,反正自己是肯定是赚的,如果听从指令获利则是指导有方,如果听从指令亏损则是操作无道,总有能够抵挡质疑的歪理邪说。反正一般人缺乏逻辑常识,总是感觉有问题,却难以说清所以然。

 

例如,昨天在网上看了个帖子《看完这篇文章受益终身》,其中谈到“98年,马化腾等一伙凑了50万创办了腾讯,没买房;98年,史玉柱,借了50万搞脑白金,没买房;99年,丁磊用50万创办163.com,没买房;99年,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创办盛大,没买房;99年,马云等18人凑了50万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如果当年他们用这50万买了房,现在估计还在还银行的贷款吧”。这些例子无非是在暗示先创业要优于先置业,认为创业比置业要重要得多,可惜其中逻辑错误太明显。首先,创业与置业并不矛盾,有没有既置业又创业成功的例子呢,肯定有,只不过被作者选择性忽略了。其二,创业一定是成功的吗?同时期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绝对是少数,创业是否成功与置业与否没有必然联系,多数人创业失败或者惨淡经营,这才是大概率的事件,尤其是那些网络为基础的企业,失败概率更是大得不得了。有几个人最后成功的?小概率事件并不能当作普遍规律来宣传。客观事实却是,99年置业反而成为了最好的投资,而且是大多数人都能够实现的成功投资!!不需要什么商业头脑,也不需要什么经营能力,这才是最有效的投资。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是忽悠人的常用伎俩,现在有些更无耻的还使用无中生有的手段,造些谣言、夹杂些八卦来混淆视听。这些都是要注意的事情,凡事多想想,看看说者的立场以及利益取向。

 

做事缺乏逻辑在工作中常见,例如企业战略目标、预算制订,政府工作计划制订等方面。落实到最后,只能体现在某一两个数字上,而缺乏大局观。其实任何计划或者预算首先应当有假设前提,这就涉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前瞻性。作为企业要对经济大形势有所判断,也要对行业发展趋势有判断,更要对自身能力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可惜现在见招拆招的人多,拍脑袋的事情多,真正从事研究的少。前些日子去了一家上市公司,企业管理很规范,员工工作很努力,可就是亏损得一塌糊涂。为什么?企业负责人在战略目标制订和实施中出现问题,错误地估计了行业趋势,采取了超越自身能力的大规模发展,结果现在陷入到难以自拔的困境。看看那些成功的企业领导,大部分都是把握了发展趋势,才得以成功。我们在关注他人成功时,不能只看到表面手段,而是要关注实质,尤其那些成功人士是如何思考的。当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质,而不能扭曲自己的人性。

 

在我们分析证券市场时,也不能停留在技术指标上,而是要研判大的经济背景以及资本流向。在这个前提发生质变时,也要随之调整我们的策略。笔者一直在揭示这种本质上的变化,相信能够给朋友们提供帮助。今日证券市场弱势盘整,下探至前期低点附近有反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向,还是有些投资者认为前期低点会有支撑而提前介入。市场中不缺乏博弈者,而作为普通投资者来说,顺应趋势而非引导潮流是最重要的。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你的投资目标又是什么呢?愿意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程程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与其留给孩子物质财富,不如留给他可以借鉴的思想,这是我整理出书的初衷。日常博客文章难以成章,因而内容都经重新写作,谈的是感悟、思路和方法,与有缘人分享。《吾股杂谈—以小人物的智慧造成功投资》由商务出版社出版,以下为出版社邮购官方链接: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4131860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月内见新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