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小盘的熊市来了

(2010-12-28 14:51:36)
标签:

股票

中小盘的熊市来了

 

《虎年经济大猜想》中对于证券市场也做了分析,这里简要回顾如下。

 

“虎年股市是建立在牛年上涨的基础之上的,连续牛市的概率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并不多见,仅有的两次(1996-19972006-2007)也都在次年见顶,而且其后都恰逢金融危机。需要注意的是,前述两次牛市都有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由此来看,虎年走牛的基础并不牢固,出现调整的几率较大。与以往牛市不同,本轮行情是在政策及资金推动下的“衰退性泡沫”,也就是资金在无法找到合适投资机会时,一种无奈的投机之举,而且还背负了通货膨胀的恐慌。……虎年仍有较大的融资压力,这是前述的政策取向。如果市场资金无法持续流入,市场容量的扩大势必造成市场整体估值水平降低。……市场中最不稳定的就是高估值的创业板,这个板块驻扎有太多获利颇丰的限售股。待创业板限售股解禁后,这个板块会迎来类似2008A股一般的狂泄,加之板块中良莠混杂,泥石俱下的局面将难以控制。由于比价效应,中小板及二三线股都会出现剧烈调整,从而使得整个市场再下台阶。这种压力极可能从三季度末开始,一直持续至2011年,形成所谓的蛇尾行情。由此来看,用虎头蛇尾或者虎背熊腰形容虎年证券市场的整体走势,也许会很贴切。……政府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及时间,也会影响虎年股市运转的轨迹。……2010年证券市场的应对策略也很简单,一是选择性打新(或许会放弃农行之类的大盘股),享受资本融资盛筵中的汤汤水水;二是小仓位抄底抢反弹。能够赚到比银行高的利息就应当满足,至少要保证不蚀本。如果能做到这些,或许就能成为今年投资者中盈利的10%。”

 

基于上述策略在2010年进行股市投资,我们可以躲过许多市场风险,也能赚取15%左右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绝对是普通投资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而不是云山雾罩的吹嘘)。相比今年超过70%人群的亏损和较高水平的CPI,这个盈利还是可以满足的。站在一个相对高度去看待市场,或许能够让我们得到相对理智的判断,而一头扎入波动的漩涡,就难以辨别大的方向。比如对待创业板的股票,只要能够掌握一点点估值知识,就知道这些票根本不能碰。再结合行业发展的规律,更应当知道大多数会被打回原形(想想当年的网络股)。可是这些股票偏偏在解禁后大涨特涨,按照一些股票成本理论,就应当跟庄买入,毕竟是与庄在同一成本线上。可是现在的模式不同,真正的庄已经不再是二级市场的炒家,而是原始股股东。他们与二级市场炒家沆瀣一气,无非是忽悠散户埋单而已。有些名嘴谈及国有企业融资导致了市场下跌,这里面有很大的误导成分,有些人的目的很不单纯。如果我们看看融资的价格就会了解,国有企业在证券市场中还算是诚信(没有毛病的少),融资价格不能算很高,而那些私人控股的企业,简直就是来市场中抢劫。过去还可以凭借操盘技术赌赌大小,现在根本就是任人宰割。中小板、创业板在成就大量亿万富翁的同时,却是普通投资者大量亏损的现实,相关各路人等却赚得钵满盆满。

 

对于未来的市场,在年底杀跌的基础上,年初各路资金都会博反弹,主力会是近期比较抗跌的权重股。一方面这些股票估值相对于小盘股有较大优势,另一方面这些股票可以稳定股指,为中小盘股兑现筹码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但是这种反弹的根基很不牢固,春节之后通货膨胀很可能步入加速期,进一步紧缩的政策以及成本的提升将打击企业盈利水平。中小盘股高增长的神话将被一一打破,这一板块将迎来令人惨痛的熊市。

 

上周四在股市出现调整时,曾根据市场状况作出判断--《大幅杀跌临近》。有人在帖后问“大幅”是多少?当时回答是100点。这几日的市场算是验证了当时的判断,也算瞎猫碰到死耗子之列。当时主要的依据就是轮番启动权重股失败,必定会迎来一次较大幅度的深跌。对于未来几日的看法是,在年底银行间资金紧张的状况下,证券市场不会有大的反弹,除非出现百点以上的暴跌。目前成交量还没有放大,表明部分持股者还心存幻想,逢低抄底盘仍然存在。因此股市还会选择向下,等待后知后觉者的恐慌。

 

程程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与其留给孩子物质财富,不如留给他可以借鉴的思想,这是我整理出书的初衷。日常博客文章难以成章,因而内容都经重新写作,谈的是感悟、思路和方法,与有缘人分享。《吾股杂谈—以小人物的智慧打造成功投资》由商务出版社出版,以下为出版社邮购官方链接: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582590527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盘点201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