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小心误入抄底陷阱
税务部门今年一直在疯狂行动,原因在于各级政府财政吃紧。不过这里面就产生了悖论,如果他们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完成了任务,那说明他们以往是失职的,因为有那么多的税款流失,税务总局的领导应当背负渎职的罪名,起码给予行政处分毫不冤枉。如果他们以往是尽职的,那么说明今次税收就有横征暴敛的嫌疑,也需要给予相应处罚。不过我更相信前者,原本应缴纳的税费被他们有意、无意地放掉了,有些属于能力不足,有些则是被支付了对价。政策之宽紧,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这给执行政策者以过于宽松的自由裁量权,无形中提升了权力寻租的操作空间,而吏治腐败便有了生长的沃土。社会上许多恶行,例如酒后驾车,其实就是执法机关纵容出来的,也是社会风气逐渐败坏出来的,因为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摆平违法行为甚至罪行。
政策执行可以有合理弹性,不过政策之不稳定与任意解释、个人解释则是一国治理之大忌。以金融危机以来的货币政策为例,释放流动性促进经济稳定的思路不错,但是在实际执行中,错误的是没有规模限制、不计投向地疯狂放贷,错误的是放松对违规流入股市信贷资金地查处,错误的是对房地产贷款超越政策底线地暗自纵容。资金总是往创造利润的地方流动,于是吹大了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大宗商品泡沫,以及投入于无甚效益的政府工程,真正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却难以为继。后果很简单,这些泡沫阻碍了经济的真实复苏(企业盈利空间因原材料涨价进一步缩小,个人消费支出则遭受住房成本加大和收入减少的双重挤压),泡沫扩大有可能导致没有金融危机而救出金融危机。应当说,中国货币政策现在并无变化,改变的只是政策执行尺度,无非是纵容资产泡沫的作法受到了正常限制,难道这不应当吗?论坛中有位神秘的网友说,只有大C浪才能化解当前中国的危险迷局。这句话不无道理,经济的实质性改善不能依靠泡沫,只有将泡沫挤出,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以及消费者的腰包,许多事情才能得到根本解决。说实话,正是由于低估了某些人的政策执行力和智商,才会错失这一波泡沫制造行情。不过于我只是又增长了些阅历,并不能影响到稳健投资的策略。
昨夜欧美股市大幅上涨,这其中自然由美联储的功劳,几句高调言语让市场看到了美好前景并增添了希望。国外数据其实也加水,无非是更隐秘一些,如失业率统计就有所取舍,而最大的水分则来自于会计准则的改变。已经有人开始提出修改被错改并容易误导投资者的准则,恢复以前的规定,于是就爆出了花旗银行有可能破产的传闻,这自然是美国政府所不允许的,这种水分或许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提出这些就是希望大家更清醒地认识现实,几十年来最大的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模式总清算,不会那么轻易地过去,一定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许多昨日抄底的人士对于欧美股市上涨欢欣不已,以为绝地反击就此展开。可事实呢?平开之后竟然出乎意料地再次大幅杀跌,然后借力香港股市反弹,昨日抄底盘几乎没有任何获利空间。这种手法确实是当前操作中值得称道的,先杀跌,让那些希望借助外围市场抢反弹的资金涌入,再适当反抽吸引跟风盘,然后回落套住所有人。尽管股指跌幅不大,但是资金流出却是实实在在。虽然没有动用大量资金制造强力反弹(多少有些吃力不讨好),不过盘中杀低探底之后的大力反抽却提供了市场希望,留有长下影线的K线更显示了强支撑,似乎通过大跌制造了空头陷阱。这一手很漂亮,有些四两拨千斤的架势,也能迷惑一些人,同时为其后出货的对手盘提供了“很靠谱儿”的技术依据。可是如果我们抛开盘中的反复,看到的还是弱势依旧,整体市场趋势已经从先前的上涨发生了逆转。有色类股大涨乃至涨停,自救成分居多,吸引眼球而已。
正如我昨天文章分析的那样(《还有维系行情的资金吗?》),目前已经没有发动行情的资金。权重股领跌提示我们主流资金在大规模撤离,这种压力更多地来源于机构及保险资金赎回基金。3500点对于多数基金投资者意味着解套盈利,而大资金在对政策的判断以及合理预期之下,选择赎回基金兑现盈利是非常正常的操作。没有及时赎回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可能再次遭遇资金盈亏的轮回。或许正是基金迫不得已地多杀多,才造成了近期市场的惨烈局面。或许未来这种多杀多的局面会有缓和,只是阴跌将会更具杀伤力,而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进一步的市场动荡。显然,光大证券上市也许又是一根压倒市场的稻草。
红色K线很美好,其中颇有些蹊跷,昨日抄底还被套,今日抄底没赚着,小心误入此陷阱,别人挖坑自己跳。
程程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