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热门强势股
(2008-11-11 15:07:12)
标签:
股票 |
警惕热门强势股
量入为出,不仅生活上应当重视,在商业中也是原则。在金融海啸中轰然倒塌的企业,肯定是资金链的问题。此时比较的不是企业综合实力,而是企业抗打击能力,活着就有机会成为赢家。商业讲求效率,能够运用别人的钱挣钱再快意不过。花别人的钱有两种,一种是招股,一种是借贷。招股意味着受到他人约束,收益更要与他人分享,但是少有资金压力(对赌的方式除外);借贷则可独享收益,不过却要按期还本付息。香港富豪经过了几次金融危机洗礼,深深懂得钱不是那么好借的,于是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0%左右,自然可以抵御金融危机。市场低迷时,还可以用高价获得的融资,低价回购股票,股民也乐见其成,自己更暗自窃喜。可惜A股市场却没有这么便利,企业上市后主要依靠银行借贷,在经济紧缩期,经营困难也成为必然。
虽然勤俭节约是传统,不过随着社会财富积累、新新人类出现,中国一代年轻人已经开始进入超前消费时代,其中特征之一就是使用信用卡。与其说中国人不喜欢透支花钱,不如说中国人原来并没有透支花钱的手段,而信用卡给了许多人堂而皇之的便利。笔者这样年龄的人而言,信用卡只是方便消费,特别是出差不用带太多现金。银行基本上是收不到滞纳金和高额利息的,连送上门的白金卡,由于年费太高也被拒绝。银行信用卡的目标客户应是那些有一定资金能力(包括父母),却又对金钱不敏感的人,这些人往往容易支付高额透支费用。所以有人说,要想提高银行的透支额度,可以故意拖欠一两期透支费用后又还清。不过刷卡给人们最大的变化,那就是钱不再是钱,而是像签字一样轻而易举的动作。简单就意味随意、缺乏控制,美国金融机构下一阶段面临的就是信用卡危机。
个人缺乏理财观念会陷入生活困境,企业缺乏理财观念会走入泥潭。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议题,不过国内企业在选择衍生品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时,却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最近深南电、中信泰富等公司与境外金融机构对赌事件,暴露出这些企业的无知和愚昧。研究一下这些对赌协议就能发现,金融机构的风险是固定的,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其他衍生品进行对冲;而国内企业的风险是没有底限的,遭遇系统问题时就会输得精光。衍生品工具的使用,风险控制总是第一位的事情,没有良好的风险控制手段,最好还是不要参与。国航也爆出了燃油衍生品的亏损,不过作为燃油消耗大户买多才是对冲的手段,只不过是追涨价格太高走了眼。上述公司多少是为了控制成本而做的衍生品,方向没有错误,只是具体操作出现了问题。相形之下,中远在FFA上亏损20多亿的大手笔,就显得那样不能饶恕了。按照中远的披露,FFA上半年盈利、下半年巨亏。按照FFA走势来看,中远选择是做多市场。不过对于中国远洋这样拥有庞大运力的企业(自有和租用船舶大约4000万载重吨),市场高位时做空市场对冲其运力风险才是适当选择。显然,中远不是运用FFA对冲风险,相反是运用FFA进行赌博!!这与当年中航油陈久霖的豪赌并无本质区别,只是陈在新加坡监管,中远亏损被湮没在总体盈利当中。20多亿亏损,谁来为此承担责任呢,承担的又是什么责任呢?我们至今不得而知,中国远洋的股东似乎未就此提出异议。
关于宏观经济的探讨,笔者再次引用只影灯下的留言,其真知灼见令人敬佩:政策正在一步步演变,而且越来越贴近实体经济,说明高层已经明确认识到当前的困难和风险,这有利于平滑经济下行周期的深度和广度。……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世界性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国际经济的系统当中。……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爆发前,我们对输入性的过渡流动性无能为力,因为凭借中国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吸收全球流动性,当全球流动性进入紧缩后,我们流动性压力的消失变得自然而然了。……中国过度制造不仅是对国内需求的过度,也是对全球经济进入紧缩期的过度。中国可否靠拉动内需,来弥补全球的需求不足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政府这样做(四万亿方案)可以帮助中国企业争取更长时间,等待全球经济重新进入扩张周期。这是延续国内企业生命之举,属于权宜之计。最终还要寄希望于全球经济延续原有模式,西方国家继续过度消费,中国再次提供过度制造,来消化过度产能。这次政策最值得回味的看点在房地产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意味着什么?个人潜意识认为,中央层面对房地产泡沫仍然有一定的担心,并默许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那么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周期可能还会有较长时间,在楼市这支脚没有站稳前,股票市场的机会往往是反弹机会。牛市不是救出来的,是实体经济增长时自然而然的产物。
近日钢铁、水泥、建设股的强势涨停,炒作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未来一、两年这些行业仍将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的境地。只影灯下的留言提示我们,不要对政策产生的功效寄予太大希望,政策的目的主要是帮助这些企业存活,而不是天上掉馅饼。对于这类热门股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冲动被套。中国公布的积极财政方案引发了欧洲股市上涨,可笑的是一些欧洲钢铁企业竟然出现了20%的涨幅。中国自己的产能尚无法消化,与这些企业又有何关联呢,看来借机炒一把在境外也是流行的。美股在自身问题困扰下,还是选择了下跌。而今天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有可能在明年进入通货紧缩时期。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未来一段日子恐怕比98年更加艰难。但是对于中国股市而言也不是没有好消息,那就是中国股市从原先高估值向下的非理性暴跌中看到了希望,估值开始从不正常走向正常,对于低估的股票存在价值回归空间。同样是高成交金额,不过逢高卖盘居多,预示着未来市场一段时间内的反复将成为主流基调。
程程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