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须过正 早破方早立—写在跌穿两千点之际
(2008-09-16 14:59:24)
标签:
股票 |
矫枉须过正 早破方早立—写在跌穿两千点之际
据说达尔文在当年迎娶漂亮、贤淑的表姐之前,曾经以科学家严谨的态度做了一个类似现在SWOT的分析,最终得出“科学结论”-- 迈入婚姻殿堂利大于弊。婚姻是否美满不说,反正十个爱情结晶不是早夭就是弱智,直到达尔文晚年研究后才发现,近亲结缘的后代通常质量不佳。看来这科学分析也不靠谱,因为是建立在已知基础上,而现实中最大的风险就是未知。如果早几年知晓这样的结果,达尔文的人生轨迹可能会发生改变。苏格拉底说过这样的名言:我只知道自己的无知。但是现实中人们常常习惯用已知去解释未知,就如同用才发展几百年的西医认定几千年的中医是否科学一样。一些简单、有规律的事物中,容易诞生专家、学者,而在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却难以明辨孰是孰非,经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任何人都可以对经济指手画脚,不是因为这个行业门槛低,而是因为这个专业门槛太高,高到绝大多数无法入门,所以许多经济学家的结论未必如一般人那样正确,有时甚至直觉更加可靠一些。因此哪怕原本是文人,或者头脑中少有数学概念(笔者某学文的同学竟成为了某大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都能够侃侃经济。想想,连清洁老太在牛市中可以变身为股神,复杂的经济中还有什么不能够发生的事情呢。不过缺乏对未知敬畏之心的盲目自大终究会自我毁灭。
中国政府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作法,显然是针对美国濒临崩溃的金融体系做出的应对举措,但是还有人认为这是导致市场反转的信号。事实证明了一切,金融股全体卧倒,为指数跌破2000奠定了基础。笔者曾经认为九月难以跌破2000点,不过市场就是这样残酷,可以让你连续预测准确后再甩一个大耳光,告诉你谁才是真正的老大。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就是一直奉劝大家继续等待时机,起码等到明年中期,这帮助了急于抄底的人群抑制了驿动之心。同时也证实了一个道理,熊市中保守总没有错误。如果说一年前告诉大家雷曼兄弟会破产,100人中会有99人说这个人疯了,如果说美国友邦保险也会破产,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结果一家已经宣布破产保护,另外一家还在苟延残喘,熊市中一切皆有可能。对于国内购买友邦保险产品的朋友们,还是要咨询一下如何应对才好,估计不会有什么损失,因为这部分业务可能会被国内保险公司收购。
社会的变化让许多事情变得出乎意料,以往的经验在顷刻之间就会被颠覆。一家经营不错的企业,可能会因为几个简单的问题(甚至是虚假信息)就面临灭顶之灾,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散播发达的社会中。一个是涉及企业的信誉,另一个就是衍生产品。例如,当初三株集团就是被一则吃死人的报导彻底毁灭。而今三鹿集团就是再有道理(现在的道理似乎站不住脚),垮台也只是时间问题。从美国次贷危机来看,金融行业危机几乎与衍生产品结下了不解之缘。衍生产品不断叠加导致了风险的加剧、放大,而其风险测算基本上是建立在已知事物基础上。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系统崩溃风险,一旦出现问题,便会集体遭殃。因此,我们还是要反思衍生品和金融杠杆的作用,对于未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的中国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还是要格外谨慎为好。
美国金融体系崩溃意味着帝国根基的动摇。对于美国这样缺乏历史积淀和民族凝聚力的国家而言,经济发展是其维系国家的基石。当经济发展不再风光时,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地位也会发生动摇。这当然对于中国是一件好事,天佑中华真的再次实现。试想,如果危机晚发生两年,中国企业盲目膨胀一如当初日本大肆并购美国企业,留给我们的将是反劫不复的深渊,或许全中国的财富都会为美国经济衰退埋单。现在仅就美国金融危机而言,对于中国多数金融企业并非天大的灾难,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作用。当然,那些持有境外公司股票、债券,收购境外企业的金融机构,会面临账面大幅亏损导致的资产减值,如平安和招商(招商银行收购的时机确实有问题)。对于金融混业经营的利弊,值得继续反思。美国金融业的创新造就了美国经济,也埋下了今日之苦果,创新过了头而已,估计美国政府也会重新反思其政策。以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金融混业经营还是要暂缓,中国金融机构之所以还能够生存,不是因为出色的风险防控能力,而是在于政府的呵护和限制。
在急速跌破2000点之后,顺势展开了小幅反弹,多少印证了笔者昨天《央行新策解读及影响》中的判断,不过弱势只能小赌。之所以昨天改变习惯于周末写篇文章,主要是长假中的信息太多,希望及时与大家交流避免投资失误。银行股全面下跌似乎有过度之嫌,这表明了大家对于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恐慌。不破不立,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入,股市也会逐步靠近市场底部。相对于欧美股市的大跌,中国股市的表现还是可以接受。当初坚持在3000点下继续唱空确实不易,可以看到,一个接一个坏消息总是把利多消化为无形,就如同牛市狂热之际对于利空总是不以为然一样。政策效果总是无法立竿见影,其滞后性决定了一定会矫枉过正。六月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矫枉过正,政策拐点之后的连续变化也会有矫枉过正之时。一旦存款利率相对CPI为正,存款准备金率向下调整到10%之下,或许大规模操作的时机也将悄然浮出水面。自然,那时的地产、金融跑出黑马几率将很大,涨幅起码4倍起,而时间点、价位现在无从知晓。
不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不知,抄底抄到半山腰就是这种类型。次贷危机也是这种不知道不知的情况,曾经的防火墙全部失效。但是我们不应因为无法准确预知未来,就放弃现在的生活或者挥霍现在的时光,因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尽管经济走势基本上找不到规律,但是整体方向还是能够一见端倪,无非是潮起潮落般波动。极端情况下导致的经济衰退(如战争,当然核战大家全报销谁)也不过持续十年时间,八年抗战都挺过来了,还在意这几点跌幅吗?时间是化解所有痛苦的良药,有时候投资比拼的不是智商和财商,而是比拼一种坚持的耐力:在持续上涨时坚持耐心持有,在持续下跌时坚持耐心等待。但是这种耐心应当建立在知性的背景中,而不是像有些人编的歌一样(如死了都不卖),纯属是一种误打误撞的事后无奈。
程程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