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金杀基金 新低复新低

(2008-06-12 15:12:07)
标签:

爱在中国行

股票

基金杀基金 新低复新低

 

新低了!收于2957点。笔者预言五月屋漏连阴雨 六月有望见新低》没有想到这样快就被证实了,快得令笔者也十分惊诧。CPI数据好转真的就是一根稻草,消息确认之后,大盘义无反顾地一头跳了下去。联想到本周二开始的连续跳水,其动作之高难,国家跳水队可以很好地研究、研究,也许对冲击奥运金牌有帮助。新低的到来意味着市场的变迁,英雄总是辈出,前一段是多哥,近期则改为了空姐。一代新人换旧人,能够在市场中始终生存的,说句实在话,无论盈亏都是英雄(起码历经折磨后的精神境界可嘉)。希望经过这次血与火的洗礼能够让许多投资者成熟起来,能够让诸多曾经的股神们走下神坛,不再继续惑众。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依靠,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不被资本市场吞噬。对于那些没有具体分析的股评,还是要敬而远之。许多人只给结论,缺乏结论的推导过程,这种类似于直觉的判断还是容易出现纰漏。许多散户恰恰又愿意直接听取操作意见,甚至热衷于买某一只股票的建议,这样的结果在当今市场中只有被鱼肉的一条不归之路。

 

政策筑就的大坝挡不住不断抛售的股票,缺口封闭缺口之后,势必是难以阻挡的洪流。当那些乖乖仔式的基金经理聆听“讲政治”的教诲时,保险公司及社保基金的老油条们早已暗自出手。初出茅庐的牛犊适合在牛市中大砍大杀,而老谋深算者则在熊市中游刃有余。由此看来,基金经理还是太稚嫩了一些(3-5年的从业经验还比不上股市中的老家伙们),去年的豪情早已经被而今的现实击得粉碎。在特殊国情下,听话总是很倒霉;而误把那些故意散布的爱国高调言论奉为者轻易信以为真的,结局总是最悲惨的。由此看来,整个社会的诚信之路,的确十分的漫长。面对这样的事情,笔者不禁要问一个问题:当初基金为了讲政治稳定市场而买入,现在又有谁能够拯救讲政治的基金呢?

 

指望散户们拯救基金?绝大多数人恐怕早在印花税行情中消耗掉了最后一颗子弹,要么就是轻信所谓政策性缺口的支撑,倒在了缺口的上方。空方围点打援的策略是在是高明,笔者虽然多次提示(参见 五月二十九日的石油掩护 围点打援》以及其后文章),但是人微言轻,能够看到的人少,能够参照意见执行的人更少,不过解救一人是一人,也算是行善积德吧。

指望保险资金拯救基金?这些人跑得比兔子还快,前一段做空力量中充斥了他们的身影,隔岸观火还差不多,现阶段那是别指望他们出手,再跌个20%获得一定空间之后还差不多。

指望社保基金拯救基金?这可是老百姓的活命钱,只能投资于相对安全的品种,在当今弱势情况下,谁也不敢开玩笑、犯错误,只有政府出台非常大的利好之前,社保基金才有可能“随风潜入市,挣钱细无声”。不过现在政府可以救市的王牌几乎没有,光喊几句口号显然是无济于事的。

指望券商机构拯救基金?券商机构过了两年好日子之后,又犯了不知天高地厚的毛病,这一波下来,自营盘亏损着实不少。现在是自顾不暇,哪有精力去拯救别人呢?

指望基民继续投钱到基金?基民们的心全凉了,能够不赎回就是对得起基金公司了,还继续往无底洞中投?近期银行存款逐渐上升,其实也反映了资金的一个重要流向。

 

面对这日益增加的赎回压力,面对着日益缩水的资产,面对着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基金们只能做得是“猪啃猪蹄自己吃自己了”。说句实话,开放式基金真的蛮可怜的,因为赎回的压力,资金链产生了问题,不得已要做出短线杀跌的动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经过深思熟虑才建好的优质底仓,有时候也不得不放弃。尤其是市场承接力度有限,一点点的砸盘就会形成比较大的深坑,这也是市场最脆弱的阶段。从这点上讲,当初监管部门批准大量的开放式基金,其实就为市场的大起大落埋藏了隐患。试想,如果配套多发一些封闭式基金,起码这些基金的砸盘压力要小得多。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基金公司的研究水平,毕竟人家博士、硕士也不是吃闲饭的,政策理解和操作有差异,但是对于一些公司的了解要远远好于一般民众。因此,应当对基金重仓股给予特殊的关注,在大跌以及他们被迫减仓的情况下,将会提供很多价值投资的机会。

 

有些人士呼喊着暴跌之后有暴涨,还是对于市场了解不够。证券市场不是皮球,跌得很就弹得高。现在世道下的市场更像一只花瓶,地下没有接住的双手,摔下来就碎掉了。要想把这碎片重新整修一新,最好回锅再炼一炼,需要的是大段的时间。如果说年初下跌是大小非杀机构的话,或许最近下跌就是基金杀基金了。于是笔者便得出了这样的判断,“基金杀基金 新低复新低”。大幅下跌不是没有好处,其好处就是大小非减持所消耗的资金要少了很多。反弹机会有,快进快出是铁的纪律,少量资金玩玩过瘾就算是小赌怡情吧。

 

政策信息很明显:不惜牺牲经济发展速度控制通货膨胀。因此本应在五月份进行的加息(因地震推迟)说不准会在最近实施。不过在采取紧缩政策的同时,如何能够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确实是值得政府深思熟虑的问题。

 

程程

〇〇八年六月十二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