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缺口围而不打 成交持续萎缩
在经历了昨日光头光脚的中阴线之后,今天上午的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红盘。不过令人担心的是,成交额仍然极度萎缩,显示了买方人气不足。大盘反弹的驱动力来自金融板块,特别是其中的券商股和保险股,而作为市场风险标的银行股表现未尽如人意,一方面是消化银监会的利空(参见《电信重组PK地震次贷》),一方面还有紧缩政策的预期。房地产股的上涨超跌反弹意味浓厚,地震对于房地产不仅在实际物质损失方面,而且在买房心理上(笔者注:地震可以使全家最重要的资产毁于一旦,而租房却没有这样的风险)都构成了利空,加之近来的紧缩政策,笔者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好转怎么也要到2010年之后了。缺乏买方的有力支持,午后大盘悄无声息地选择了回落,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最后的收红颇为勉强,两市不到九百亿成交量说明了一切。感觉上,空方也需要修正和积蓄力量,对缺口的围而不打,也是策略性的需要。
在股票这个利益纠缠的市场中,如果能够洞悉利益这个关键点,基本上就能够把握市场的脉络走势。当前的市场已经从原先的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双方的博弈,演变成为了金融资本、境外资本、民间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多方博弈。其中境外资本最精明、产业资本成本最低,因此原先占据优势地位的金融资本和资源最薄弱的民间资本都成为了前两者猎杀的对象。金融资本进入守势、等待适当的介入时机,这是他们当前迫不得已的选择。不过最终主导证券市场的,肯定是金融资本的力量,只不过产业资本过于强大,导致了现阶段市场理所当然地选择向成本最低的产业资本估值靠拢的走势。假设没有印花税利好的刺激,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估值重合的速度会更快一些,市场也会很快达成平衡。印花税利好与地震激发的爱国热情,人为地延缓了这一过程,导致金融资本出现了无法轻易砸盘,又不情愿现价接盘的状况,最近成交量的大幅萎缩就是明证。
关于最近谁在砸盘的问题,一会儿是QFII证明没有减仓,一会儿是说某些基金砸盘被点名批评,现在又讲砸盘元凶是保险公司(好像对保险公司不会有点名批评之说了)。大家都在撇清砸盘的责任,原因是砸盘意味着不爱国。可是大家都没有积极性去大幅建仓、大幅拉升,因为这对于大家的实际利益而言,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在这个阶段建仓,短时间就会拉到前期3800点的强阻力位,蓝筹股估值水平也将是不低的25-30倍市盈率,后面哪里会有获利的空间呢?大家都清楚3000点不是底,因为产业资本接受的市盈率可是不到15倍,可谁也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只好硬抗着。总会有人耐不住性子跳出来,届时金融资本就可以顺水推舟了。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形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名句,在利益为先的金融市场中有着更深的含义。低买高卖是证券市场牟利的本质,哪怕是价值投资者,也是为了实现这一过程,只不过他们持有的时间更长一些。没有低买的机会,那就要创造低买的机会。在明知有更低价位时,不会选择在现阶段买入。金融资本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去做的。未来经济形势存在的不确定性,加重了他们的疑虑。特别是地震所引发的损失,也是超出金融资本原先预期,这多少与一些研究人员缺乏对地震的理解有关。因为了解地震对房地产、信贷、保险的影响,笔者震后第二天就提示银行、房地产风险;因为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动荡,笔者随后的分析中认为,地震造成的影响会持续起码2个月;因为知道地震的破坏性,笔者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预计死亡人数会在5-10之间,损失远超雪灾会达到数千亿元。有时候,不能不相信人的预感与第一直觉的力量。
这里,简要对比一下四川地震与年初雪灾的本质区别:
1、
2、
3、
4、
5、
6、
当我们意识地震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当我们意识到地震之后还有诸多次生灾难,恐惧感、不安全感也会随之而来,当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笔者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心理煎熬。工业基地绵阳正面临着灭顶之灾,也会给市场直接带来冲击。重建工作也需要时间进行,恢复正常工作、生活也需时日,对于上市公司的灾后重建(如,岷江水电)应当纳入证监会考虑范围(参见《如何进行灾后上市公司重建》)
尽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值得肯定,但是笔者还是相信价值规律的作用,《爱国行情可以持续多久?》、《股市地震波袭来—兼谈哀悼期之后的行情走势》都相对准确地判断了市场近期的走势。其实股市走势与爱国与否关联不大,市场规律、价值规律决定长期趋势,资金取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短期市场。盘久必跌,用这句股市谚语预测未来的市场最恰当不过。唯有向下打开空间,市场才能吸引价值投资者进入,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平衡,而那时底部才能逐步确立。市场再次好转也如同地震后重建一样,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短线炒作、短线题材仍会络绎不绝,其中有馅饼、更有陷阱。
程程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