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中石油在本轮市场调整中的角色
中石油位高权重,一度达到沪市权重的25%左右,可谓牵一发动全身的品种。尤其是多数投资者普遍以沪市指数作为操作的参考指标,因此操纵了中石油,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市场的走势。让我们回顾一下中石油登陆A股后的表现,分析其在本轮市场调整中的角色吧。
中石油回归A股正逢股市如火如荼之际,H股价格也因为“港股直通车”顺风顺水,短期内涨幅惊人。当然这其中不排除人为造市的因素,理论上讲,H股越高,中石油A股发行价也越高。一方面对于H股股东有利(增厚了每股净资产),一方面对于中石油自身有利(可以募集更多的资金),再一方面对于中石油高管有利(他们持有的股票增值权是与港股价格挂钩的)。为什么中石油会在A股高开至48元,有人说这是政府调控股市的手段(故意高开然后走低),这一点本人不敢妄加推断而且认为可能性极小。其实从利益角度上看,这种高开其实是为了掩护H股机构撤退用的,当然也有其后做空中国股市的目的。在中石油之前发行的中国神华就演绎了高开后连续涨停的暴利模式,这其中也不排除为中石油高开后套人伎俩铺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神华暴涨幕后的黑手恰好是外资银行(UBS)的研究部,放出了100元的估值,其后成为了业内的笑谈。而中石油发行也有UBS的影子,使我们可以不得不产生“合理怀疑”。
中石油究竟价值几何?本人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多次进行了分析,认为即使在A股略为高估的市场,现在的市场条件下,也不应超过15元。如果今年政府继续价格管制的话,中石油按照20倍市盈率计算,甚至还会出现更低的价格。昨天《中石油再次露出狰狞面目》一文发出后,招致了众多网友的评论,特别是对于本人提出的中石油目标价,许多人表示了不理解。如果大家不相信本人的判断,那巴菲特的判断应当是中石油价格最权威的认定了。他老人家平均卖出中石油的价格大约在每股12港币,折合人民币为11元左右。在部分蓝筹股A、H价格倒挂,多数蓝筹股A、H价格价格不超过20%-30%的情况下,中石油凭什么拥有这样高的溢价呢?回归其本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早在中石油上市之初,本人就提出了其当时合理价格为22元的判断。也正是由于中石油连续的下跌,才导致了A股市场的迅速滑落,才使得政府陷入了被动。看来防止大起大落,政府还需要拥有更多地手段,否则类似中石油的问题还会重演。笔者建议,对于扰乱中国市场的部分害群之马,还是要发挥政府行政手段,限制其在中国的业务(类似的措施以前也有过,呵呵)。
在A股整体估值水平下降的今天,中石油破发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中石油始终坚持不破发呢?显然,其调控指数的意味非常浓重。中石油特有的股权特征也决定了它极易被操纵。首先,中石油没有限制流通股;其二,记忆中好像中石油也没有战略配售。因此,中石油上市后几乎全部是由散户投资者构成的,稍微大一些的机构力量就可以左右中石油短期的走势,而且影响指数之大无出其右者。由于多数散户并没有清醒的估值方式(从本人文章中的回复就可看出),怀着朴素的对亚洲最赚钱公司的热爱,总是认为中石油会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养、套、杀成为了呼风唤雨的机构在中石油最为得心应手的手段。
养住中石油的股价,是为了给散户以希望,让大家误以为底而介入。轻微下跌横盘整理是为了套住他们,避免他们迅速割肉出局。大幅杀跌是为了使股市能够迅速进入安全价值区,特别是那些大盘蓝筹股,然后低位接回想要的筹码。如此循环几个过程,几乎把所有投资中石油的散户折腾得筋疲力尽,更使得整个股市充满了动荡。由于部分机构还没有完全低吸够优质蓝筹股的筹码,因此中石油养、套、杀的伎俩还会持续。直到中石油基本失去利用价值了,破位回归价值也就会到来了。《石油不破发 大盘难见底》现在看来并非虚言。
笔者一直提示的地产、银行,今天早盘的表现不错,主要还是一季度业报的影响。业绩的支撑使得这些股票底部特征相对明显,除非有宏观面更坏的消息及政策,这些股票再次破位下行的概率较小。其他股票还在探底过程中,未进入价值区域前的反弹都应当视为减仓的良机。不论是否愿意承认,市场是不依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中石油引领股市下跌仍在进行中,市场的弱势特征明显。等待适当的时机,逢低吸纳部分优质股票,这是部分机构现在做的,也应是我们散户投资者现在做的。
多从理性角度分析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看法,或许收获比抱怨、急躁要多。
程程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