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划未来量力而行 – 一点股市感悟

(2008-04-01 11:04:51)
标签:

股票

 

规划未来量力而行 一点股市感悟

 

一位朋友在回复本人博客时感概道:“还差几天,就是到深圳整整十年了。无限感慨,着手下一个十年怎么办?”细细一想,过去的2007年、正在渡过的2008年对于本人而言,何尝不是一个十年的结束,又一个十年的开始呢。

 

十年前留学归来时书生意气,前途是那么的光明;同时投身于股海之中,是那么迫切地希望成为中国新一代富豪。十年间的风雨教会了我很多,经历了工作的起伏、经历了生活的波折、经历了股市的煎熬,终于在接近四十时明白了许多事。孔子曰:“四十而不惑”,恐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所谓不惑,就是明白,明白了那些起伏、波折、煎熬等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应当明白自己的长处是什么,自己的短处是什么,自己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如果这个时候还不明白,这辈子也就只好这样随便过下去了。虽然俗语讲“难得糊涂”,但是这里的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自己的原则还是会有所把握,只是不跟命运较劲罢了。

 

可是这世界上能够真正认清自己的人不多,太多的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强迫自己去做自己无法轻松完成的工作或者担当不胜任的职位。名利两字的诱惑,可以使人忘却本性,正如股市中贪婪和恐惧可以使人迷失理智一样。周边太多这样的例子,一些人哭丧着脸或者整天挤出职业的微笑,抑或对上司一副奴性十足的谦卑相。当然,能够发自内心地、游刃有余地、自然地做到这点也是人的能力之一。可是许多人明显不具备这个才能,却强迫自己做出这个样子,真的是非常可悲。那些当上一官半职的,在周边阿谀之声中也会迷失自己。那一个个贪官,哪个不是名利、欲望的牺牲物呢。

 

其实股市中没有认清自己能力的事情也是太多太多。进入市场,想在市场中分一杯羹,首先要了解这个市场是什么人可以成功的地方,衡量一下自己真的就是少数可以盈利之人吗?没有人会自贬其智慧,几乎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具有天生股市赢家的能力。十年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而十年后的结果告诉我并非如此。尽管拥有较高的学历、拥有接近140的智商、拥有投资界的朋友、拥有多年的投资管理经验,但是给自己的答案仍然是自己并不具备天天在股市打打杀杀的能力!!我的经验只能告诉我,哪些公司是有问题的,哪些公司是经营不错的,哪些公司的重组是有玄机的。于是乎,我所能做的,也只有研究一些公司基本面,在自己认为适当的时候介入,然后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耐心地守候收获。虽然耽误了许多机会,但是我知道那机会并不属于我。这世上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一切都要靠投资者自身的觉悟。

 

回到文章开始的话题,如何规划未来十年的生活。人都不可能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毕竟人有旦夕祸福,但是有所打算、安排和规划是必要的。最最重要的是身体的健康,要规划十年首先要有十年的健康身体。割肉兄说,身体是一切财富之前的那个一,本人颇以为然。于是乎,有以下的安排,供各位参考、指正。

 

1、    坚持按照《人体使用手册》中一日三式操作,少吃非健康食品,少做非健康运动,少去非健康场所,保持心态平和,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2、    因为没有卑微的本性,坚持不追求高官。

3、    因为没有经营的天份,坚持不下海求财。

4、    因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不加班加点工作。

5、    因为没有追涨杀跌的天份,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收益高过银行贷款利率就好)。

6、    因为追求好吃懒做,坚持在50岁时进入半退休状态。

7、    因为追求自由自在,坚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8、    因为追求家庭幸福,坚持顾家、爱家、不搞引发家庭分裂的活动。

9、    因为喜欢舞文弄墨,坚持写博,最好出书(去年稿费已经有一定进帐)。

 

如果有其他的建议,请各位朋友予以补充。

 

其实股市很简单,就是跌多了涨,涨多了跌,跟人的呼吸、心跳没有什么两样。太快了,谁也受不了;太慢了,肯定是机能出现了问题。如果真的要救市,也需要象美国经济频临衰退时,打上几针强心剂。让股市围绕其中枢价值波动,这才是政府应当做的。如果把这种方式看做救市,笔者还是希望来得快一些,公平地发新股、公平地交易、公平地披露信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投资者,哪怕他仅仅持有一手股票。建立公平、公正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救市。

 

程程

 

〇〇八年四月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