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固穷
(2012-09-23 12:05:06)
标签:
杂谈君子文字文化 |
分类: 长路漫漫 |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这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张里小人”的彭泽令陶渊明。这是君子固穷的一个代表。“固穷”,是陶渊明的座佑铭。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纵览古今,我们看到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曾经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试图赋与帝王家,事与人违,“文人清高”、“不堪吏职”、“时运不济”,更多的他们,不肯委曲求全,几经沉浮,满腔凌云壮志慢慢消磨殆尽,于是看破“官场”,终身不出。辞官后,保持闲适的心情需要很强的经济积累,要有物质的基础,还有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否则,乱世、困顿就会无情让他陷入了穷困潦倒的窘境。
穷困潦倒更能考验一个人是不是“固守”非“固守”。非固守的人不能守节,流失去了。而固守的人呢?很少找到志同道合者,他只能在阅读中与上古的贤哲作灵魂的对话,他只能在根本上进行思考,与花花草草进行交流,与自然,与四季的风雨雷电进行论辩。这让他感到更加孤寂,更加痛苦。真正能做到精神上忘世与忘我吗?他不是一个浑身静穆的山野闲人,而是一个在心底里关心时政的、忧愤而痛苦的、不为时人所知所赏识的、用诗歌表达思考的严肃的思想家。
都说饱暖思淫欲。似乎,胃也是个思考的器官,它需要有一个空间,让它进行呼吸与思考。锦衣玉食,从某种意义上不能给人人格及人生意义上的思考。一个人,也要真正让他体验过失意与得意,高点与低点,冷眼与热脸……才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真谛。
更为重要的,那种真正归隐的诗意,那种在大自然中的自然,不是在假山乱丛中,借人工之力集名花品种就能体会的。真正的自然,在于天然的美景。这样,才能体会渔舟唱晚里,青山碧水单间,孤鸿哀怨中……人生的经历、情感,用一个个字一个个的词凝结成的就是一幅幅的的生命画卷。
古代的贫士,阮公、伯夷、颜回、袁安、叔齐……都是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典型。贫而不失其节,贫而不失其志。在追求一种外在的自然中,最难得的还是追求着一种道理修养上的返朴含真,生活上的轻松愉悦,以及在人生得失上的顺其自然。
这就是人生的一个难得境界。
生活虽然是贫困的,有时甚至需要友人的接济度日。陶渊明是这样,很多隐居的贫士也是这样。因为是君子,终不能努力耕作,也不能商贾于市……所以,不是君子愿意固贫,而是君子本来就贫。君子只是不愿为不愿为之事,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卑躬屈膝,阴奉阳违,太违背自己,违背自己的清骨。所以,君子选择自己的人生模式后,注定与大富大贵无关。
贫成就了君子。君子需要这样的社会磨励方成就了君子。穷且不坠青云之志,君子是块稀缺的美玉,需要无数的锻造方成就了君子的品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内外,是他经历了大起大落,看破尘世,豁达于心的淡定;是他明明白白在的浮云苍狗中,知道他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准备留下什么的明志。
君子固穷,不是非穷才能体现他的操守。君子也不是非固穷才能称之为君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一个能取得良好的物质生活在的人,也能在精神上实现他的操守。身处富贵之中君子,固守一份内心更不容易。生活的奢侈会堕落人的心灵。酒色奢靡,在物质生活积累的路上,怎么样不让自己迷失,怎么样不让自己失志,考量的是一个人的坚持。
自从有了君子,世界上就没有断过“伪君子”的概念。有真就有假,有假的存在,也说明了真的可贵。假者虚矣,“伪君子”之可贵,成就了真君子。“伪君子”之可悲,是要戴着一个可敬的面具却行着小人之实。所以,世人,“真小人”倒不真的可恶,他小人就小人,真真实实,倒是“伪君子”著实可恨,这种人,没有人的底限。
君子固穷。追求的是一个坦坦荡,真真实。“穷”的是个低调。真穷,亦可击破碗而歌,真穷,却还有书琴相伴,快乐君子。君子两袖清风,粗衣淡饭,不露富于豪车,豪宅,美色,他最富有的,你要深入才明白。“穷”的是他所不想要的浮名,虚荣,权色,他真正富有的,是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他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他外表谦谦,内心深藏着无尽的智慧。
君子固贫,是一种坚守,是一个人的品性,是一个操守,是一个人做人的原则,也是在生活低谷状态中的一个心态。能屈能伸,一个能在低谷中,坚持走自己路,坚持自己内心的人,精神财富,远远大于物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