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十三湾”藏有多少古安深深浅浅的故事?

标签:
情感文化旅游杂谈 |
“九曲十三湾”藏有多少古安
深深浅浅的故事?
朋友,如果有人问你对古城钦州有什么印象?也许,会有不少人会这样回答:繁华与静谧结合起来,钦州既有古的味道,但更多的,应该算是停留在这古老与时尚中间的占了多数。
古城钦州,很多时候它带给我们的感受,或许早已离开了这座城市原有的风情之上,其结构与原来“内存”中的信息,可能已有不少是截然相反的东西了。这不因为什么,是因为时空的太过于久远,使得这里许许多多的一景一物,都早已随着时空的进展而延伸了。当然,那改变了原有的古韵与气息的,并非是没能使那一切的美变得随意与自然,尤其是一些令人无比陶醉的旧景旧物,依然会随着时空的节奏,变成现实中这时尚又时尚的格调。
古城钦州到底算不算老?这问题应该不大,好在老城中的老街还在,于是乎,使得不少旧梦,依然也还在。
“九曲十三弯”是一个怎么样的典故?笔者在未见到那本《钦县学会会刊》(第一卷第一期)杂志时,应该讲,属于一无所知的。因为,在此之前的过去,我从未听说过。
而前些日子,我从北京资料商手中买回这本民国杂志时,才翻到一篇由名叫黄尔强执笔,题为《九曲十三湾》的文章里知道这个故事。
呵呵!民国时期的钦州文人,究竟有多自信?作者他就要告诉读者:只要你在钦州走水道出入钦,自然会有人告诉你什么叫做“九曲十三湾”。
当然,到底是“猪头岭”呢?抑或是“狮头岭”?的确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然而,《九曲十三湾》给出的不是“珠头岭”,那也是“狮头岭”之类的字眼,肯定不会是“猪头岭”这一说法。
写到这里,我也在想,传说中的假如当年宾书记不开新江,尖山镇(当年的康熙岭公社)还可能人才继续辈出呢。虽有传说清朝康熙王帝的国师来过钦州,也做了一个“手脚",不允许尖山出更“猛”的人,但大官还是手下留了情,即是可以出的!
联想这《九曲十三湾》和钦州老八景之首“文峰卓笔”,也许你立刻可以想到,钦州不止是一个临海城市,同时,背靠十万大山的优势也很神圣。十万大山虽然主要是属丘陵地势,没有其他地方那种雄伟高俊的高山,但是,它却又有着丘陵地貌的奇峰之美与屏障之神奇的作用力,因此,历史上一百场台风,起码有九十之六七,是属于弯路而去的。
谈到钦州奇峰,钦州的尖山是不得不提的小峰。它不仅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名为“文峰卓笔”,是钦州古代八景之首。“文峰卓笔”它位立于钦江之滨,于狮子头岭隔江对望,互成犄角之势。三面环水,因峰峦叠翠,山顶有一圆锥形尖塔,其状如文笔而得名。
相传,此塔始建于宋代,塔内直径2.5米,高4米。四面有拱门联通,塔顶栽有绿植,如同毛笔的笔尖一般,非常清秀雅观。
不过,现存的这个塔,却已经不完全是宋代遗留下来的古迹了,只能是说这个塔的历史非常久远而已的。也有记载,该塔在民国27年(1938年)的时候被拆毁一部分,也是于民国时候才开始重建的旧物。并且,那次重建在三山岭上还有一座八角凉亭,名为“观潮亭”。解放后,人们又在亭旁建立了一座“革命历史碑”,纪念抗战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
由此看来,钦州老八景之首,又在九曲十三湾之湾泊中绕过,应该讲存有的故事是不少的,只是我们知悉的太少而已。
山弯弯,水弯弯,一弯弯到北部湾,湾内有个钦州湾……
广西钦州湾地区山川海洋、风土人情集聚于此,有集运动娱乐、旅游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渔村小镇,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古建筑群大芦古村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中华白海豚的故乡三娘湾,有浪花朵朵的犀利月亮湾,最主要的是由于有了六万山和十万大山山脉,就是多猛的台风也会弯路与绕过钦州这片热土。这不,昨晚传闻多犀利又犀利的今年第四号“泰利”台风,其中心已向西北方向穿越了钦州的海面滑行而过......,宜居城市,钦州总是会有好的故事、精彩的故事呢!
2023.07.18草于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