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香老街,不知算不算是一种梦想?

标签:
旅游情感收藏文化 |
昨天,听教官说:中秋节前我们钦州老街里的店铺全部都要开张了。听了以后我说:老街里不是还有不少铺面未曾租出或未修缮好吗(公房)?教官接着说:这是另一回事。但老街的开街却又是另一个会事情。
通常说,一条老街,它承载着一段段历史。钦州老街,最初的本意吧,是想把繁华的“苏杭街”再拓宽,再改靓一些。无奈开街时节,正逢遭遇日本侵略者入侵的一个无比艰辛的大环境,致使开街后不久后,所有的生意人就纷纷关门作逃亡与避难了。
时空来到两年前的时光,钦州迎来一个好书记,面对破旧不堪的老街,他们说干就干。那一班人硬是把钦州老街要修复的框架弄好了,把一个初见成效的老街感觉展现世人的眼前。
然而,近三年的疫情防控经济紧压,尽管老街有所“作为”,但大环境与大气候却难以让老街出现一个风光四起的状况。
历史上常有人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的心”。我想,来老街穿行与摆弄的人,大多数都是凡人。而我们钦州老城,本来就是一座“中国陶都”之城市,君不见,1982年由专家韦仁义先生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与发行的《中国陶瓷》之《广西陶瓷》一书中,就写道:“钦州有中国第二陶都”之称呼的阐述。
因此,笔者认为假若当时规划老街,润饰老街的时候,如果在规划与布局时,能大限度地优惠与引导坭兴陶艺人在中山路二马路至占鳌街地带开设作坊与店铺,那么,这一来有可能形成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巧妙配合陶都城市打造的韵味了。
因为,这样一经摆弄后,它会让钦州老街成为有古陶及窑烟火衬映与“辐射”着的地方了。而且,这样的效果,可以让人有一种莫过于这条砖瓦间的老街,以及从老街小巷里透出来的味道,而最有怀想力和最具温馨的感受。
试想,当一个个晨曦与暮光时候,那一袅袅窑烟(规划若干个馒头窑)升起时,让老街、老巷这市井的嘈杂与喧闹声,散落在一晚晚落日余晖间的万家灯火里,形成一种有呼有应的效应。
再说,老街,本应突出一种承载感,因为种承载,它本身就承载着古城人们对历史过往的一种追溯与怀念;承载着古城人们对悠慢生活的某种向往和某些追求。同时,老街也是历史的见证物,它镌刻着一个城市深厚的、最有意义的历史记忆。
试想,一个城市因坭兴陶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二等金奖而出名;一个城市解放初始,在刚刚恢复坭兴陶艺生产后就上了《人民日报》,你说这兴奋点值得记忆吗?
当然,由于战争及其他原因,钦州古街文化的积淀还不深厚,尤其是能保存下来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也还不算很多。再说,钦州清代民国的老坭兴陶作坊房屋与老商铺,都不能完好地保留下来,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以及一些百年老店老作坊,至今在古旧的老街上,还未打造出能让游人一眼目睹,以及亲耳聆听到它保留和传承下来的百年老字号、百年老作坊的身影与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