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生活

分类: 此岸书 |
◎此岸生活
惊蛰,薄阴。有些慵懒,倚在书房读一本书。书中有清澈文字,清缓流动,心绪也因此变得安静和清澈起来。有朋友在朋友圈讨论“如果”,没做评论,但心里想:何必把所有可意的美好,都放在“如果”后面,用心感受自己所拥有的微小温暖与幸福,才是最真切的吧。
也许没有谁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完美的。如果没有一切法律、道德以及经济方面的约束,可能大多数人会愿意去选择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但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就真的像想象的那么美好、那么完美吗?有多少人是在自以为顿悟的时候,其实是堕入了一种新的蒙昧。
先生去世之后,我也曾一度陷入到一种无措的痛苦与悲伤中无法挣脱。也曾想过无数个“如果”。但每天清晨醒来,那样清晰的阳光和端然不变的红尘万物都那般冷静地告诉我:一切无法更改,更无法重来。渐渐把生活调整到一个新的状态,工作、阅读、书写、运动……周末时,弟弟弟妹会带着一双儿女到家里来,一家人一起下厨、谈笑、嬉戏。有时由着孩子在客厅里打闹疯玩,自己窝在沙发上读一本书,时光由是变得清澈而缓慢。这样细碎平凡的幸福令人心底温润。不由得想:哪种生活是最好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答案。哪一种生活都有美好,亦都有残缺。有能力感受美好而宽容和忽略那些所谓的残缺,就是拥有了最好的生活。细细想来,这世上只有残缺的心灵,没有残缺的生活,真的是这样。
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树林里的树都是蓝色的,月光也是蓝色的,我的白衣裳也被映照成了蓝色。我在吹一只竹笛,竹笛的声音竟然也是蓝色的。我好像哭了很久,然后看到树林里的一条蓝色小径,蜿蜒悠长,通向很远的地方。醒来之后觉得无法抑制的伤感,不知该如何理解生命的美好与涳濛。十年之后,我是否还在。可有谁还会记得,那个踏莲而过的女子,她的喜悦,她的忧伤,曾经共同浅酌清淡的场景,那一刻的安静,或者欢欣。月山梅枝,淡香疏影,一切美好的记忆,是否最终会放逐于风中,了无痕迹。
很久以后回头看那一日的伤感,不禁莞尔。我知道就如同每一片叶子都有截然不同的两面,那个多愁善感的女子,不过是自己无法否定的另一面,她和那个理性豁达的自己,同生共存,互相矛盾又互相补充地存在。
那些略带幻想的感性曾让我总是向往无法抵达的彼岸:无法回归的故乡、无法抵达的远方、无法实现的完美……而如今,我只让那些感性偶尔出来散散风,更多的时候,眷恋上烟火红尘笃定平常的此岸生活:一大早冒着雨和家人一起去永和豆浆吃一顿可口的早餐、点亮幽暗灯光和家人絮絮谈心、和朋友一起去法国餐厅享受一次烛光晚餐、偶尔相约一起去酒吧感受一下红尘喧嚣的气氛……略带浪漫,却也平常,给烟火人间,以别样滋养。
生活教会人平静,亦教会人如何去爱。弟弟家的侄儿洺洺,不知不觉间长成了一个大男孩。如此爱他。但已知道他自有独立的生活与独特的成长体验,不可以用太亲昵的方式去烦扰他。渐渐懂得,爱,也需要有所克制,真正的爱不是用自己想用的方式,而是用他最需要的方式,看着他好,看着他快乐,就是最大的安慰与幸福。
而懂得用这样的方式去爱,已经付出了多么漫长的时光。
远方女友W发来安的话:“并没有一种所谓的彼岸理想生活,我们能够有的只是一种更好的生活,就是实际地解决各种问题,及控制好自己的心。”
读到这句话时,正是阳春三月,北国的春光还没有绽放,但风已经暖起来了,光阴也似乎是有了色彩。站在木格子窗前,看着天空上自己一直喜欢着的纯白与浅蓝,心底越发简单与清澈。用一斛清水慢慢煮浅浅时光,用心去体会这一过程里渐渐氤氲的袅袅清香,生命原本可以如此平静相待,多么好。